年6月,欲撤出天目山地区的新四军突遇日伪军在前方“扫荡”,而后方又有湘军悍将李觉的穷追不舍,战士们一下子就陷入了绝境当中。
这下只有退回苏南一条路可走,但这意味着此次收复苏浙皖闽赣等省的任务将会前功尽弃。
作为总司令的粟裕不甘心选此下策,正所谓“哀兵必胜”,越是艰难的处境越能激发战士们的斗志,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下达迎战命令,而是让大家装成一副溃不成军的样子,战士们自然了解粟裕的指挥能力,也知道他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于是都按照粟裕所要求的执行。
结果没有想到过了两日,粟裕又下了一条更为离谱的指令,竟然让战士们在俘虏面前的打架,并表现出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虽然战士们都照着要求做了,但还是有一些战士在背后议论,说这司令员怕不是中邪了。
就在大家疑惑不已的时候,李觉突然率大军前来,而战士们竟在粟裕的指挥下破敌7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谁都知道两军对战讲究战术,但却无一人听说过什么战术是要在俘虏面前吵架的。
那这个通过吵架取得战斗胜利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年,粟裕被毛主席任命为苏浙军区司令员,带领新四军的三个团渡江南下,将在日寇占领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等地控制住,虽说军令如山,但他却并未着急收复失地,而是在带队渡江后与王必成来了个会师。
之所以会有此操作的原因有二:
一是:扩大兵力,会师后的部队得到扩编,直接从三个团变成三个纵队。
二是:虚晃一枪,让敌人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按照日军现在的实力来说,收复这些地方并不算一件难事,但想要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先搞定另一个难啃的骨头,而这个硬骨头正是新四军的死对头——国民党大将顾祝同。
作为蒋介石的得意干将,顾祝同的实力不能小觑,连向来善战的新四军都曾多次被他算计,再加上顾祝同所管辖的第三战区,本就一直奉行消极抗战的方针,经常都是不打日寇打共军,所以这次来到顾祝同的地盘上,他自然不会放过新四军。
与其贸然行动被顾祝同和日寇前后夹击,不如把这个最大的障碍除掉,身经百战的粟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确定了最终的战略后,他便开始在地图上寻找最佳的作战位置,并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天目山支脉的莫干山地区。
眼瞅着就要到春节了,这个原本应该亲人团圆的节日,却被粟裕选为发起总攻之日,毕竟这么特殊的日子,过惯了好日子的国民党士兵很容易放松警惕的,至于咱们新四军战士嘛,一直奉行艰苦奋斗的原则,问题不大。
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士们在收到命令后斗志满满,个个做着新仇旧恨一起报的打算,很快就到了春节这天,在粟裕的带领下,大家按照原定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向天目山行进,并最终进入莫干山区。
然而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前方赫然出现已经驻扎的国民党军队,大家经过仔细辨认发现是国军的62师,原来早在粟裕带领部队进入天目山的时候,就被顾祝同的耳目发现了,这62师便是他派去的,顾祝同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明目张胆的拦截和“剿灭”。
考虑到现在依然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为了降低国际影响,顾祝同给62师司令员陶广下达的命令是秘密“全歼”,不能留下尾巴。
作为新四军的“旧识”,顾祝同自然知道我们的实力,所以为了增加胜率,不节外生枝,除了陶广的部队外,他还派出了戴笠麾下的“忠义救国军”,这支队伍最擅长的就是游击和山地作战,与当下的战况非常匹配,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乍看之下确实有两把刷子。
在了解了新四军的兵力后,陶广直接拍着胸脯给顾祝同保证,这场战斗将会在两天之内解决。
而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信心,除了拥有比我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外,还有5:1的兵力优势,如果光从这两点看,新四军确实是胜算不大,毕竟人员和装备都不占优势,这个陶广会如此的嚣张也是有资本的。
不过看起来机智的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军的司令员是最会打仗的粟裕,随着一声枪响,两军对战正式拉开。
一开始我军并没有直接对战62师,而是在粟裕的安排下与被称为“猴子军”的“忠义救国军”打了起来,这支队伍之所以会有这个外号,就是因为他们在作战的时候非常灵活机动。
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队伍在新四军的面前,却好像按下了慢动作键,打起仗来不快,战败倒是挺快的,就在这边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陶广带着62师就来个绕后,试图断了新四军的后路,可惜的是粟裕早就将他们的作战策略想到了。
所以最开始仅仅安排了第7支队与“忠义救国军”作战,等到62师一露头就派出第8和第9支队来个前后夹击,最终这场敌我悬殊的战斗仅仅花了一个晚上,新四军就取得了歼敌余人的巨大胜利。
粟裕看着这些俘虏和在战场上缴获来的先进装备别提有多开心了,甚至还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顾祝同,对他的“送粮行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战败的消息已经让顾祝同非常都郁闷了,结果俘虏带回的这封信更是把他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蹦出四个字:欺人太甚。
俗话说得好:“不争馒头争口气”,都被人这样嘲笑了,顾祝同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新四军,尚在气头上的是他,直接调集12个团的兵力直捣天目山,这次派出的将领依然是陶广,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陶广倒是不敢再大放厥词了。
在这场战斗中,粟裕用到了自己非常擅长的转战战术,他并没有用所有兵力全力狙击敌人,而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对战,一路阻断后援,一路坐等战机,等打敌人打累后便直接三路全歼。
最终的战况与粟裕预想的几乎一样,敌军不仅又一次损失惨重,缴获的物资更是比上次有过之而不及,要知道新四军不缺能打仗的士兵,就缺敌人手上的那些先进的装备。
战后拿到新武器的新四军战士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接连两次的惨败最终惊动了蒋介石,一直都视共产党为眼中钉的他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直接派出了“皖南事变”的主将上官云相带领7万余人进攻粟裕。
好在粟裕非常了解蒋介石的脾性,也料定了他会派大部队进攻自己,所以一早粟裕就给毛主席写了信要支援,主席看完信后直接大手一挥,将叶飞旅调了过去,让粟裕的兵力扩充到了2万余人。
不过即便如此,新四军与敌人的7万兵力相差还是很大,而且敌军的前线指挥官李觉也非等闲之辈,他并没有仗着兵力优势急着进攻,而是修建大量的堡垒切断两面的联系以达到围歼的目的。
原本打算应战的粟裕在对战情况进行分析后,最终还是决定撤出天目山,不过走了没多久就遇上了日伪军的“扫荡”,这也就有了开头所说的一幕。
那为什么粟裕要让战士当着俘虏的面吵架呢?
原来我军撤退的“窘态”被国民党误以为是伤亡惨重,于是为了让敌军放下戒备,粟裕干脆来了个将计就计,装成敌军想要看到的样子。
不过,最开始展示出的溃败之势并没有让李觉相信,毕竟他以前吃过我军诱敌深入的亏,无奈之下,粟裕只好加大砝码,直接让战士们在俘虏面前演习,甚至让一些后勤部门先后撤退。
最为夸张的是,粟裕让战士不知道从哪弄了个红棺材来,成天抬着他行进,这戏终究还是演给李觉看的,所以戏演完后,粟裕便故意让战士们“玩忽职守,”,让一些俘虏逃回去通风报信,这李觉一听果然喜不自胜,认定新四军已经离开了天目山,于是便将7万大军兵分两路,前往孝丰。
由于两军的行进速度不一样,很快就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而这正是粟裕想要的结果,因为7万人聚在一起确实是很难打的,现在新四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孝丰等君入瓮,而李觉还口出狂言要将我军全部歼灭。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李觉率领的52师全军覆没,还在后面慢慢行进的东集团,也被粟裕用转战之法给歼灭了。
战斗结束后,众官兵纷纷夸赞粟裕这场戏演得可谓是精彩绝伦,不仅拯救了深处绝境的2万将士,还取得了破敌7万人的巨大战果,真不愧是最会打仗的开国将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