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区放牛娃
粟裕曾经多次向主席建议,要采取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年4月18日,他再次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主席主张渡江南下,而粟裕详细列出了五个不宜南进的理由,建议道:“以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路北)作战”“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而大量歼灭敌人,并求得雨季与夏收前在中原地区(主要战场应在豫皖苏及淮北路东、路西)打几个较大歼灭仗”。
主席念念不忘的蒋氏大本营,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以及贵州等地,对此,粟裕也提出合适的对策。他说,可以派出多路精干的远征游击队,每路至多人,少则人,采取宽大范围的辗转游击,同样能大量调动敌人。最后,他具体设想了几个可以在中原进行的大歼灭战:“如上级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以吸引五军北援而歼灭之。而后除以一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
这里包含了他设想中的三个大仗:一、围点打援,歼灭第5军(吸引5军北援而歼灭之);二、济南战役(相机攻占济南);三、徐州战役(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犹如当年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战争的进程很快将见证了粟裕惊人而准确的预见。
济南战役他设想的三个战役,后来都一一实现,仅仅因战场和双方态势变化,战役的具体名称和内容有所改变。它们是:
一、“先打开封,后歼援敌”,歼灭蒋氏9万多人的豫东战役;二、攻济打援,打掉蒋氏10余万人的济南战役;三、双方生死对决,陈粟和刘邓协力歼灭蒋氏55万人的淮海战役。
粟裕的电报再次惊动了主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固执己见”,从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苏中战役到孟良崮战役,又一直在创造战争奇迹,全面开战以来,更是指挥华野打出了全国各战区最大的战绩,主席不能不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战略设想,是否其是唯一的最佳方案。
他电告粟裕和刚返回华野的陈毅,一起来商量行动问题。粟裕和陈毅日夜兼程赶往河北的城南庄,已17年未和主席见面的粟裕,在这里上演了一段兵圣孙武所说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佳话。
经过粟裕当面详细的陈述,主席最终从善如流,放弃了自己的设想,决定华野3个主力纵队暂不渡江南下,而是留在江北打大歼灭战。
不过,他也给粟裕开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条件: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内,必须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这个条件,近似古人军中无戏言的军令状,远比渡江南下的任务更要艰巨。
目标:一、歼灭蒋氏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二、歼灭蒋氏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一个旅相当于整编前的一个师,约人,十一二个旅约10万人,第5军的人数可以累积在内);三、完成渡江的准备。
期限:4-8个月
立状人(责任人):粟裕
粟裕慨然受命。晚年回忆时,他仍然心潮起伏不已,说:“我深感自己的担子沉重,觉得这次是向上级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仗打好,以战场上的胜利来回报上级的殷切期望。”
主席将打掉第5军任务放心地交给粟裕,一是基于粟裕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构想;二是对曾经将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全歼的粟裕一种信任和期待。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蒋氏的第五军主席被粟裕的战略构想折服,为了给他逐鹿中原、完成军令状提供便利,紧接着又采取了两项前所未有的特殊举措:一是给予粟裕充分的指挥权,以便事、权、责统一。主席将陈毅调离华野,前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由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一职。因粟裕坚持谦让,主席最后同意保留陈毅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但陈毅依旧必须迅速前往新的岗位,建立中原军区及中原局的经常工作。粟裕则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成为华野实际上的一把手。
二是动员华野参战将士齐心用命,完成粟裕的战略构想。他派全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前往华野总部驻地,慰问华野将士,动员他们用“钓大鱼”的战法,寻歼第5军,想方设法歼灭蒋氏的几个主力部队。
粟裕深深感动,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涌上心间。压力也是动力,他又开始闭门谢客,独对满墙地图,紧张地运筹帷幄,思考设想中的三个大歼灭战,兑现军令状,中原战场新的一页即将翻开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