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黑陶的破土而出,到如今站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巅,良渚古城遗址以其丰富的内涵价值,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送上了一份最厚重的礼。

多少年来,无数人热爱着良渚,并为之奋斗不息。来自瓶窑镇大观山村的费国平便是其中一员。年,农民出生的费国平加入文物考古保护队伍,在岗位上经历了风风雨雨三十载,他的心与良渚牢牢生长在了一起。他说:“我与良渚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注定一生要与她打交道,为保护、发扬她奋斗终生。”

时代赋予机遇

甘愿为之奋斗一生

年下半年,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浙江作为文物大省,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由于当时的文保战线几乎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因此组建文保考古队伍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经过推荐、面试,费国平被县里选中,成了省内第一批“亦工亦农业余文物保护通讯员”,当时,省文管会决定将此次业余文保通讯员培训班放在余姚河姆渡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地,让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费国平说:“当时我的心里又高兴又紧张,甚至还有点害怕,但这是时代赋予我的机遇,在登上前往余姚的长途汽车时,我心里激动得像敲小榔头般,久久不能平静。”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现场的学习过程中,费国平偶然听到了牟永抗老师提到的“良渚文化”。这个以自己家乡名字命名的文化,多么亲切,但费国平却是第一次听说。“当时的我不仅十分激动,而且大为惊讶,想不到家乡的泥土下竟埋藏着如此灿烂的文化,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打定了主意,要一生为之奋斗。”

鸟瞰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机会面前

毫不动摇坚持本心

年春节过后,费国平接到上级通知,要参加千金角遗址发掘。

千金角是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址,这次考古发掘,费国平一直工作到了年9月。在这近十年的工作中,费国平经历了独自开探方、划分地层、清理墓葬等等工作,在带队老师牟永抗的鼓励与带领下,费国平不但学到了考古发掘方面的实操技能,同时也增长了大量基础理论知识。

费国平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党和人民交给你的工作与任务,你必须做一行爱一行,这是一个人搞好本职工作、做出业绩的关键。对工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怕苦怕累、浮于表面的做法,都是于国、于己无益的。”

原来早在年10月,费国平从河姆渡考古培训班回到县里后,当时的村书记便找过他,因为村里穷,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村里的发展困难,希望费国平担任生产队长,之后将他列为村干部培养目标。在这样的局面下,费国平坚定地认为,既然已经花了功夫,就必须沿着考古这条路走下去。和家人商量后,他得到了全力支持。“如果当年我改变了选择,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了。”费国平回忆。

徒步加上自行车

他是33.8平方公里上的活地图

年10月,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成立,费国平从考古队调入管理所,从此走上了遗址管理工作的岗位。当时县里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费国平只能凭借自己对遗址群情况的了解进行摸索分析。当时管理所才两人,而管理范围涉及3个乡镇、29个行政村,就当时良渚文化遗址的33.8平方公里来看,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复杂。

做好文化宣传,是唤醒当地人对良渚遗址保护重视的唯一途径。于是,费国平与同事两人开始了漫漫文化宣传路。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获取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并建议组建一支文物保护通讯员队伍,在宣讲遗址重要性的同时,联络遗址保护工作。

“那时候没有条件,我们一人一辆自行车,手提一只扩音喇叭,就这样骑行在这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路上。”遗址区域面积广,在只有自行车的年代要想一下子全部管理起来非常不容易。因此,费国平二人拟定了初步工作计划:哪里是重点遗址点,哪里是一般遗址点,一步步用脚步丈量,得出信息后立即建立数据库,整理成调查报告,再一一上报。

就这样,骑着车看遗址的日子一下过去了12年。这12年间,不管天气如何恶劣,费国平每天都穿梭在村落间,走在田埂边,勤跑、细寻、多问,整理堆成山的资料,一笔一划描绘遗址保护需要的图纸。费国平感叹:“当时保护区内有处遗址,我可以清楚地说出每一个数据,有人说我是良渚文化分布区的一张活地图。”

保护落到实处

杜绝文物盗挖,消除百姓抵触

“年5月1日,安溪下溪湾瑶山顶上一座良渚文化大墓被盗挖,墓中文物被不法分子哄抢,后来通过与文化站、政府配合,侦破小组成立,被盗文物基本被追回。这件事情始终令我难忘。”费国平说,安溪当时属于文物盗挖重灾区,常有不法分子在深夜行动。为了保护文物,费国平经常在夜里与联防队一起出动抓捕,遇过枪击,碰上过同行人生命受到威胁等事件。费国平通过长期、持续、反复宣传,加上警力队伍的不断增强,从年起,良渚遗址群内便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文物盗挖事件。

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的矛盾毋庸置疑。农户建房受阻,企业不能开办,村集体经济与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受到制约,导致村民怨声载道。为解决这棘手的问题,以费国平为首的管理所与当地执法大队一起,高频率地向上级汇报工作,尽最大可能取得政府支持,尽最大努力做好企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采取堵疏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解决问题。

原安溪境内天目山余脉共有23家石矿,虽然采矿让百姓经济得到发展,但遗址底下的文物却岌岌可危。为了平稳解决,以费国平为首的遗址管理所向当地政府耐心解释,希望他们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为文物保护开道让路的同时,积极帮助当地引进企业,给予优惠政策,让百姓有地方上班,让全村能有财政来源。由于宣传和政策及时到位,20余家石矿先后关闭,并且复绿复耕,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出现抵触情绪,百姓上访也未曾发生,这也是文保工作中取得的一次不小的进展。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回顾自己的文保生涯,费国平有太多感慨。他认为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党和政府对自己培养的结果。费国平说:“良渚文化的文保工作依旧艰巨,道路漫漫,唯有一如既往、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奋勇向前,才能将这片珍贵的土地保护得更好。”

(原标题《风雨三十载!余杭这个男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她”》新闻来源:余杭晨报编辑:金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