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扁平疣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生命的列车在行驶着,平原大坝有富饶的美丽,江河山川有神奇的壮观;白天有城市的喧闹,夜晚有寂静的空旷;春天有鲜花的盛开,秋天有果实的累累......

越过高山、穿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长江黄河,历时一天一夜,大同妙音居士团一行终于在年7月2日晚9点抵达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县东天目山。

抬头,千年古木直穿云际;

迈步,幽静峡谷飞流瀑布;

转身,深山古寺香客叠影。

天目山由东西两座主峰组成,两峰对峙,相距10公里,因两峰之顶各有一泓清泉,如两只眼睛仰望天空,所以叫“天目”。

东天目山峡谷瀑布众多,有的高达数百米,分级而下,瀑瀑相连;有的是单级悬瀑,凌空飞泻数十米,气贯长虹;有的落差虽不高,但一股清泉飞银溅玉,秀丽妩媚。故即使炎炎夏日,这里依然凉风习习。

东瀑大峡谷与西崖瀑布组成东天目山老八景之一“悬崖瀑布”。有诗称:“白龙潭注石泉声,泻出石崖匹练明;疑是庐山移为此,九天半落碧河声。”

“千丈飞泉破碧空,白云堆里驾长虹”。西瀑大森林由西崖瀑布与万松岭两部分组成,是昭明大禅院的外围。西崖瀑布总落差达余米,气势磅礴。瀑布为多级叠瀑,主要有人字瀑、龙女瀑、莲珠瀑、观音瀑、七星瀑等。万松岭也叫万松岩,是长在岩石上的一大片原始森林。在这里,瀑布、古道与奇松构建成了一幅中国泼墨山水画。

然而,我们要欣赏的并不是风景,而是要在这里体验修行者的一天。

1、

凌晨2点半,从一片喧闹中醒来。窗外的山风吹拂着竹林,发出纱纱声响;老法师的“阿—弥—陀—佛”仍然回荡在寮房里,日复一日,似乎永远不会停歇;4号寮房的寮长正在招呼大家起床,半个小时以后,大众就会聚集在念佛堂上早课。

昭明寺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快速起床,简单洗漱后披上海青,快步向念佛堂走去。暗弱的灯光倾泻在盛夏的夜里,一如修行者的生活,孤清而冷寂。从4号寮房到念佛堂,需要走一段数百米的山石小路。越往下走,念佛堂的“阿—弥—陀—佛”就越来越清晰。

这里的佛号全天不断。每两个小时,寺里的僧侣就会轮班一次。凌晨3点,我们双手合十,随众步入大殿。

早课,就是绕佛。大众口中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念“阿”和“陀”时迈左脚,“弥”和“佛”时出右脚,一周绕下来,就是半个小时。绕佛持续3个多小时,一些初来乍到者不适应,会中途悄悄离场。

2、

并没有不适应,在我们看来,修行者,从来都是以苦为师。

除了念佛,昭明寺的另一项重要修行内容就是出坡。这也是吸引大家来这里的原因之一。

出坡,也叫背山,就是从山腰的五里亭、一天门把所需的生活用品、建筑材料背到寺里。始建于南北朝的昭明寺,是韦陀菩萨的道场,曾数次毁于大火,年就是其中一次。昭明寺成了一片废墟,僧众被迫迁往他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叫齐素萍的女居士只身上山,住在自己搭的茅棚里,历经三年辛劳终于重建了昭明寺。山道崎岖难走,往山上运建材谈何容易,齐居士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先是雇山民用骡子运,后来干脆用人力背,这一项被称为“背山”的修行,就是从那时候传承下来的。

昭明寺与别处寺院不同,建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年累月一步一步扩建,才有了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这座大寺院。

但我们又想,千年以前始建昭明寺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般“愚公移山”呢?

现在到山上的修行人,看到众人的一切吃用均井然有序,知道所有的物用均由山下背上来,就会生起感恩之心,因此很多人都自发参与到背山的行动中。

他们纷纷说,此举能消除业障。

3、

背山,一天中有两段时间,一是在早斋后,一是在午休后。

7月3日的早上7点,我们跟随大众从斋堂旁边的空地上拿了一个背篓,和其他人一样,先是把废品背下山,再从山下背上来沙土、石块。下山时背了一个很大旧铁皮箱,需要用一根绳子固定,再用手拉住,走起路来哐哐作响。

山道狭窄,只有两米左右宽,下山的路,比上山更难走。我们走得很慢,除此之外,还要避让迎面而来的游客和背山客,以免划伤别人。

到了一天门的索道旁边,卸掉废品,再从这里装上50斤黄沙。这时候,背山的修行者越来越多,他们在背山的时候往往随身带一个播经机,一面走,一面听讲经,路上遇见,互相道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大家打招呼的唯一方式,也有人不愿意交流,胸前挂着一块“止语”的牌子,默默走着。

五里亭是昭明寺的中转站,寺里所需的生活用品就是从这里来的。从五里亭到寺前,大约有2.5公里,所以称“五里亭”。而一天门是建材的中转站,先用东天目山景区的索道把沙石运上来,再背上山。

这一段天目古道,约有八九百米,普通游客从一天门走到昭明寺,也累得气喘吁吁。50斤黄沙,将身体压成了九十度角,一步一个石阶,到了瀑布前的梅公桥,又到了九里亭,慢慢接近昭明寺。每走米,就得停下来休息几分钟。

4、

与我们用背篓不同,有的修行者用两根长长的扁担来挑黄沙,一根扁担的两头挂着沙袋,另一根横放以减轻重量,休息的时候,一根竖在地上,支撑着另一根——人就站着休息。听说,最厉害的人可以一次挑多斤的黄沙,可谓真正的苦行僧。

山上的修行者一般不与外界联系,很少用手机,很多人到了寺里,时间一长,竟然忘了手机是什么。所以在昭明寺接待室前的黑板上,经常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通知,有时也能看到:请×××给家里回电。

更多的时候,人们会坐在4号寮房的窗前,望着竹林呆坐着,一遍又一遍跟着念佛机念佛。至于什么时候下山,用寺里流传很广的两个字——“随缘”。

人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也有不远千里从香港台湾来的,卧虎藏龙,官员、商人、大学教授、农民、上班族应有尽有,但是在山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身份的差别,你不会知道他是谁。他们在这里孤独着、思考着,就像深山里保存完好的秘密,他们在这里找寻着丢失的自己。

写在韦陀菩萨圣诞之际

一般韦陀菩萨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护道场、保护修行人。韦陀菩萨在浙江临安天目山的塑像是坐像。

韦陀菩萨和浙江天目山宿缘深厚,据史传、方志等史籍记载,西天目山从有佛教开山以来,韦陀菩萨就常在此山度众应化,灵验屡彰,圣迹昭然!

南北朝时,梁代的昭明太子在天目山分《金刚经》,因目力耗竭,导致失明,经过韦陀菩萨点化,取天池水洗眼而复明的故事。

宋末元初的高峰禅师在西天目山莲花峰顶坐禅,两次坠崖,都感得韦陀菩萨现身相救的故事,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

到了近现代,在临安地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韦陀菩萨的感应故事。如此种种,更使天目山成为名播寰宇的韦陀菩萨应迹道场。

东天目山昭明寺的韦陀菩萨是坐像,韦陀菩萨在别的地方护法,多半是立像,很少看到坐像。因为东天目山是韦陀菩萨的道场,那是他自己的家。

南無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南無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南無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