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古人把山水的密码藏进诗里
诗如同自古以来的一个谜语
而入了湖州
仿若一切都有了解释
谜面是诗歌
是流淌的精华
谜底是远方
是憧憬的诗意
一句诗词
便是在湖州的一场旅行
衣裳街
从古老的估衣到如今的繁华
街上林立的商铺
古色古香的建筑
来往之间的烟火气
让人心之神往
日间的火热在衣裳街
定是会延续到晚上
正逢秋日好季节
褪去了夏日的热
天气变得宜人
衣裳街也变得更加热闹
隐藏在主街下面的小巷子
也有它自己的风味
红彤彤的串灯点缀在房檐门口
整条街看上去流光溢彩
夜色中的衣裳街
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古桥河埠
青石小巷
一端过去
一端如今
衣裳街韵味十足
道场山为天目山尾闾
道场山群峦拥翠
林深泉清
古称“云峰山”
历史上把“道场晓霁”
列为“吴兴八景”之首
晨间
太阳从天际慢慢爬上来
初升的阳光将山林、枝头染成一片
登上道场山
眼下看到的不仅仅是湖州美景
也是湖州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变迁
登道场山顶
湖城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眺望远处
又得太湖风帆点点
山峦起伏
或清丽明快
或朦胧深邃
眼前一切仿若置身山水画中
让人陶醉
摄影
刘桂林如果有一个地方
可以满足很多需要
有历史的渊源
又具今日的时尚
可以让人在
陌生的旅途中发现久违的感动
一边徘徊与多姿多彩的世相
一边萌生归宿于此的心愿
那么
或是西塞山吧
一首《渔歌子》赞尽了西塞山之美
是渔父的悠然自得
是空幽的意境之美
不由得让人感叹
从诗词中走出的湖州之韵
群山环绕着绿水
丛林包裹着大地
这颗湖州掌上的明珠
说尽了自身之美
道尽了湖州之味
总是听人说西塞山美如画
那不妨亲自来一趟
灯火阑珊处
回应着人们的心灵之需
南浔
不难寻
南浔古镇
在湖州深处
以静谧之姿
悠然挺立
在南浔古镇
古朴的手摇船
游荡在柔情碧波之上
人们枕水而居
清晨浣洗煮食
河边共饮早茶
是江南风味
也是湖州滋味
五步一小桥
十步一大桥南浔以一镇之地坐拥五园是江南所仅见这儿的炊烟流水人家在温润的江南水乡浸润之下如今也变得宁静
在众多小桥流水人家中南浔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南浔
如同一位闹市隐者,在寂寞中繁华
在喧嚣中沉寂,蓦然回首
南浔,并不难寻
是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身心去感受
用五感去呼吸
莫干山的魅力尽在不言之中
小红书
周-慢慢莫干山是个“绿、凉、清、静”的世界
当夏天的热躁褪去、秋天的惆怅袭来时
也仍是适合去莫干山里走一走的
因为这个世界
不仅在于肌肤的清凉
更在于内心的清静
莫干山是幽静的山
静静地与你沟通着每一种美感
在山中
看云起的虚灵
雾聚的梦幻
瀑布的奔腾
雨滴的从容
在这里
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
耳边只闻风声飒飒
流泉汩汩
偶尔传来鸟儿啾鸣
更觉林静山幽
莫干山是诗意的栖居地
鸡犬之声相闻
畦道纵横交织
当人们希望有一个放空自己的地方
这里提供了一片“试验田”
让人去探寻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长兴
青山包围着绿水
绿水养育着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就是长兴顾渚
城市化的浪潮没有淹没它
反而让顾渚再度绽放光彩
它是沉默的
广阔的
也是游人梦里的地方
文人墨客笔下的旧时江南
白墙延绵相连
黛瓦参差错落
而在顾渚
不仅是旧时江南
唐代的文化都能细细道来
无论是《茶经》还是茶道
以往的晦涩难懂,在大唐贡茶院
好像能够一点就通
而在唐潮·十二坊
复古的建筑带来沉浸式体验
身在顾渚
玩在顾渚
“养”在顾渚
空幽之境说的便是安吉大竹海
这个季节
竹子逐渐开始变黄
大片的绿与点点的黄
相互交映
共同成就了这竹海之美
竹
是屹立天地之间中国人的风骨
也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审美与灵性
南北朝诗人吴均曾说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这层层叠叠的美落入诗人眼中
便是诗
竹的美
流动在光影之间
虚实之间
动静之间
安吉的美
蕴藏在每一处景色之间
或疏疏落落几竿,或郁郁葱葱一片
风来有声
月来有影
在幽幽青竹下
听风弄影
暂抛凡俗喧嚣
做一个无拘隐士
品竹之幽韵
独享生命清欢
小红书
明说明话或许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江南的样子
于是
人们奔赴苏州
流连杭州
却常常忽略
就在这苏杭之间
太湖之畔
还有一个城市——湖州
它被山川流水拥抱着
被历史的波光维系着生命的律动
留下了一个如赤子般鲜活的江南
湖州,山水多情
湖州,丝书逸致
湖州,江南味道
图源: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湖州似乎一直都是这样
只静静安居一隅
四方人们总会纷至沓来
诗书文人在这里执笔墨
留感怀
而后人读着那诗那词
刻画着想象中的湖州
寻找着诗词里的湖州
来源:文旅湖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