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槭(学名:Aceryangjuechi)为槭树科槭属下的一个种。羊角槭为双子叶植物属槭树科,落叶乔木,树干挺拔,姿态婆娑,单叶3~5裂,中央裂片极长,翅果羊角形,奇特迷人。羊角槭特产于中国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山,为中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羊角槭是古老的残遗种,对研究植物地理学和古植物学有一定的价值,该植物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经陷入灭绝的险境。
生长习性
分布区的气候多雾而潮湿,年平均温12C左右,在初秋(9月份)多阴天,相对湿度可达94%,年降水量约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一5。为中性偏阳树种,叶芽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展叶,花于4月下旬开放,小坚果于9月下旬至10月成熟,10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落叶。种子不孕率高,发芽率低。
地理分布
产浙江西北部。生于海拔米的疏林中。
物种保护
现状
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极度濒危树种之一。年前,在羊角槭发现地中国浙江省西天目山,曾有记载有2株野生植株,不幸的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2株野生植株相继死亡,生存现状岌岌可危。羊角槭自然繁殖相当困难,种子不孕率高、空瘪率严重,自然萌发率几乎为零。
保护措施
经过园科所科研人员2年的攻关,对其开花生物学及种子发育过程微观观察,已初步掌握了其主要的濒危机制,已通过人工促进萌发,获得20多株幼苗,种子萌发率突破30%,该项成果已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0)。
西天目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点保护,当地林场开展了繁殖试验。杭州植物园作为濒危物种已引种栽培。
物种区别
本种与日本北海道的A.miyabeiMaim.相近,但本种的叶较小,(仅长7-9厘米宽6-7厘米),中裂片和侧裂片较短,不再分裂为小裂片,基部的裂片钝尖或不发育,叶柄较短(仅长5-7厘米),果序较短,翅果较大(翅和小坚果共长3-3.2厘米),当易区别;又与陕西甘肃两省的庙台槭A.miaotaienseP.C.Tsoong相近,但本种的小枝,果序和叶柄均被宿存的灰色或淡黄色短柔毛,翅果较大,亦易于区别。
主要价值
作为古老的孑遗种,具有重要的科研及园林应用价值。
该种和日本北海道产的日本羊角槭AcermiyabeiMaxim.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后者的大化石(叶及种子)发现于日本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及更新世的地层中。羊角槭可能和日本羊角槭起源于同一地质年代,是一个古老的残遗种,对研究植物地理学和古植物学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来源:百度百科百科搜狗百科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