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渐合处,曾听金戈声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黄莺

年,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在位的第9年。

十月初三,秋高气爽,临安的青山畔,迎来了一位从杭州远道而来的客人,身形消瘦,风尘仆仆。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背包客,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长途游历,从江苏到云贵。

他已离开家乡江阴半个月,走过了无锡、姑苏、昆山,在杭州游玩后,取道余杭,沿着苕溪北岸而行,十里,又十里,最终从杜马桥进入临安。

在竹林间、流水畔又走了两里路,终于可以在一个人口聚集的小集市上歇上一口气。

这个“居市甚盛”的地方,就是青山。

他可曾在秋日里深深吸上一口气,可曾吃上一盘当地特产的逆鱼,是与钓鱼晒太阳的老翁聊了天,还是向嬉戏的小童问了话?

最后,这位千山万水走遍的旅行家,在自己的《浙游日记》里留下这样的字句:“溪山渐合,又有二尖峰屏峙。”

在徐霞客的书中,他从青山镇走到临安城东门,又从西门出,走到新岭,行走一天,留下了近个字。

古人用字精炼,字数看似不多,其实细读《浙游日记》,徐霞客在杭州也只游玩了4天半,留下数百字。

与记录下众多杭州景点的日记不同,徐霞客对临安的记录多为交通的四通八达:从十锦亭往西北去是徽州,往西南去是临安,而他自己从临安城东门入西门出,最终去往桐庐。

从余杭到临安县城,古时的官道就是沿着苕溪北岸而行。

这条路通向哪里,徐霞客描述的仅仅是两种。其实,还有另外的可能。

这条路可以是水路。沿着苕溪往上游走,就是崇山峻岭的天目山,沿着苕溪往下游走,是余杭、德清、安吉、湖州、长兴……溪水的尽头是太湖。

当然,过了余杭,也可以沿着运河方向直接进入杭州。

这条路可以是官道。一路往西,从昱岭关出临安,就是安徽黄山的方向;也可以走千秋关通往安徽宣城、宁国,再往前走就是长江了。

这条路还可以是徐霞客走过的路,通往桐庐,而后是浙西金华、衢州。还可以从临安往南,去往富阳。

这条路,被掩藏在群山峻岭、树影葱茏之间,看似已到尽头,其实峰回路转,都是“起点”与“出路”。

青山脚下,苕溪侧畔,已是杭嘉湖平原西部边界,丘陵地貌展露,再往西,就是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连绵不绝的座座高山。

从平原到丘陵再到高山,这里是地理上的过渡地段,能从这样的地方获得资源,就赢得了地利。

证明这一点的第一人,是钱镠。

如今地标式的钱武肃王陵与功臣塔,就在青山湖西。“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钱王相思之路;“旌旗鼓吹,振耀山谷”、被名贵绸缎装饰的衣锦还乡之路,部分已经随着苕溪变成了青山湖,淹没于湖底了。

钱王得到第一桶金的山路又是哪一条?

在因为战功发迹前,还用着钱婆留这个小名的钱王钱镠,是个私盐贩子,靠着四通八达的临安山路,在浙江和安徽起伏的山路间游走,把浙江的盐背去安徽,再把安徽的米粮背回家,他到底走过哪些地方已然不可考。不仅临安老家留下了他卖私盐的故事,就连在桐庐瑶琳一带也有着《唐武肃王钱镠微时贩私盐》的民间传说,以及钱王石、盐卤坛、钱王水穴的地名与风景。

不过当年的钱镠一定知道植被茂盛的青山是最好的“伙伴”——贩私盐时可以藏身躲避官兵;在与黄巢军对抗时,又可以借助树木掩映,布“疑兵”藏“奇兵”,最终在石鉴镇附近的山谷险要处伏兵,以20人,凭一句“临安兵屯八百里”,将黄巢军抵挡在了临安之外。临安躲过了一场战火。

山路象征着通达,山则是屏障和盾牌。

不过,同样的青山,并不是只照顾钱王一边。

在钱镠智退黄巢之后,又过了20多年,公元年,钱镠和老对手杨行密开战,分别派出的是各自的大将顾全武与李神福。李神福使出计策,让老弱残兵先走,然后在青山畔设下埋伏,奋勇追击的顾全武被打败,自己也被伏兵生擒。据说,这是吴越名将顾全武唯一一次败仗。

青山可用,也要看哪位英雄何时用。

印证时机重要性的,是吴越国之后将近千年的另一个“儒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年,太平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天京被围,如何解困?

这年春天,太平军奇袭杭州,原本攻打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只能分兵救援杭州。带兵围困杭州的忠王李秀成知道清军已中计,后来主动撤出杭州,翻过牛肩岭,从临安撤离。

这是李秀成第一次奇袭杭州,打的是“闪电战”,求的是“围杭救宁”,让太平天国即将倾覆的命运延后了4年。

年,李秀成再次攻打杭州,他选择从临安进攻。

从严州(今建德)出发,经桐庐、临安,克余杭,抵达武林门外。这一次天平军占领杭州3个年头,年3月李秀成兵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只能说,战时临安是通往杭州、离开杭州的咽喉要道。

和平时,四通八达的交通,又成为载体,传递的是经济、文化。

就是这种战也可、和则盛的地理气质,孕育出临安在风和日丽中也能听到金戈铁马的特有气质。

《咸淳临安志》中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年)进士俞烈是临安当地人,当年青山一带在他的笔下曾被这样描写——“南风峰近岭,奔腾延袤,而东西驰如植战士之旗,如纵群马之羁,如峨冠盛服,骈肩接袂,而剑佩陆离也。”

分明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山水风光,在当地人的笔下,偏成了战地歌声。

年,中国大地烽烟四起。郁达夫、潘光旦、林语堂等人因杭徽公路全线通车,应邀从杭州乘车西游,在青山畔郁达夫留下了“天晴男女忙农去,闲杀门前一树花”的田园诗。

这样的“矛盾”不仅一处,临安曾有十景,其中之一“长桥月艇”,赞的是渔舟唱晚的夜色风光。同一座长桥,还流传下另一则“小小五里桥,大大一长桥”吓退金兀术的故事。

说的是,当年金国入侵,来临安附近打探地理环境,从老太太口中听到这句俚语,以为当地有一座五里长的桥,而且这么长的桥还算是小桥,更长的是长桥,觉得地理环境不利于进攻,于是退兵了。

北宋元祐三年(年),米芾曾在苕溪下游的湖州,留下过一组巅峰期的作品《苕溪诗帖》,后人用了“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来形容其书法的筋骨,如今拿这样动静皆宜的八个字来形容苕溪上游青山畔的气质,也觉得贴切。

是天地,赋予一地百姓生存基座,同时也奠定了这一地的文化基座。

让我们回到徐霞客的《浙游日记》,他在临安看到的溪山渐合,如同屏风对峙的大山,是什么山?他说“一名紫薇,一名大山”。翻开地图,最相近的,一座是紫藤山,另一座是大将山。

但也有人说,徐霞客记录的其实是公山和姥山,只有这两座山的山脚下才能汇集四方之水,形成被称为“水口山”的地形。

恰恰可以对上宣统《临安县志》关于公山、姥山的记载:公山,“治东南十三里”;姥山“与公山对峙,邑西南四溪之水,至此会流,乃一县之水口山也。”

可以想见,此地当年应是景致怡人,在千年后的我们眼里,不啻为世外桃源。恰巧,郁达夫初到青山时记下的“门前桃树一株,开得热闹如云”,看到的也是桃花。

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渔夫,从仿佛若有光的山口进入,发现了屋舍俨然、居民怡然自乐的好地方。

如今,公山姥山被大坝相连,背后也藏着一个待人深度开发、体验的宝藏——青山湖。

(感谢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