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马黎
年-年前,浙江德清雷甸镇的一家工厂,收到一张订单。
买家信息不详,账号被隐去了,厂长只接到命令,要做上千件玉锥形器和玉管。
这样的订单,对他来说稀松平常。
镇里,这个叫做中初鸣的地方,沼泽分布,水网密集,他开了一家玉器制作工厂,家族生意,选料、开料、雕琢,他的工人每天都在生产线上忙碌,但做的大部分都是不上档次的玉器产品。
父亲心里有些疙瘩。
这么多年了,儿子的工厂老是接这些低档次玉器的单子,而且量还那么大,到底是供给谁的?买家是谁?
退休前,父亲也是做玉器的顶尖工匠,家里五代人,制玉技术代代相传。但老祖宗和他的这双手,碰的可都是精贵的玉料,行话叫透闪石软玉,细腻、致密,用它做的产品,比如玉琮、玉钺,更是皇家定制,是专为住在18公里以外——良渚王服务的,普通人无法享用。
但怎么现在到了儿子这一代,日子越过越粗糙了。先是工厂开到了良渚古城外围,离王不远不近的,他也跟着儿子搬家,而且厂里接的订单,看起来不再皇家血统,不再高精尖。
订单背后买家,是王吗?这么大批量的货,到底要发到哪里去?
年后,方向明也在想这个问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当年那对良渚父子的制玉工厂。
年3月29日,“工厂”有了最新消息——“浙江德清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群”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工厂介绍如下——
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
出土了大量制玉相关遗存资料,是目前出土玉料、玉器半成品最多的良渚文化遗址;
父子俩可想不到那么远的事。
虽然他们一直对制玉很骄傲,也希望生意越做越大,但那几天,两人忧心忡忡,各怀心事,因为接到了这张淘宝订单。
中初鸣遗址出土条状玉料
(一)
这显然不是一家单独的工厂。
群——遗址最终的定名可以看出,此地分布了好几家工厂,相当于一个工业园区,标准说法是:数个制玉作坊遗存组成的作坊遗址群。它们所在的这片区域叫中初鸣,定位显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一个叫杨墩村的地方。
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天下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出杨墩”。杨墩村是浙江省有名的枇杷产区之一,枇杷皮薄,肉厚,核小。而德清本来就多水,有好多带“漾”字的地方,比如百亩漾、半段漾、苎溪漾,雷甸镇就有个黄婆漾,养殖业发达。
考古队员怎么就把目标锁定在这里了?
中初鸣这一区域,早年就有玉料出土的记载。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即现新安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步坠等物,质坚,色多红黄,时人谓之西土汉玉,佳者极珍贵。”
这段记载,专门归在了“物产”这一章,描述非常精确。尤其是“杂角古玉”,方向明是慈溪人,用慈溪话念起来,就是“杂个楞登”,不太正规的意思,颜色还有红色,和后来他们的发现吻合。
上世纪90年代,此地挖鱼塘曾出土大量玉料,盗掘现象也很严重,引起了文物部门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