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作为竹子的嫩芽,自古以来被视为“菜中珍品”,单单是清炒就足以抓住老餮的胃。可笋的滋味最是短暂,要想把它留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蒸煮烘烤成笋干,在接受火与水的洗礼后锁住这份鲜味。

杭州临安天目山下的竹笋,为当地农产品的排头兵,以笋维生的百姓非常多。昔年交通梗阻,山农集新笋去壳,加盐煮透,复以炭火烘焙,制成笋干,风味绝佳,成了当地有名的特产。

临安笋干上乘的品质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临安地域为沿海山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步,与竹笋生长节律相吻合;山区良好的森林覆盖率,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竹笋养分的积累;另外,临安本地的泥土是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湿润,能够提供竹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临安农家人的生活大都以竹笋为中心,12月份到来年6月份,都有新鲜竹笋上市,其洁白如玉、丰腴肥硕,挖出就能直接吃。一般食笋都需要过水去涩,偏偏这里的春笋挖出来,可以和熊猫一样生食,不涩不麻,清香鲜甜。

每一根笋的成长,笋农都细心呵护。

为了保暖,他们会在竹笋表面覆盖“粮食的下脚料”稻糠,像棉絮一样的稻糠厚度约15公分,这样可使竹笋表面土地温度达20度,保证竹子在寒冷的季节也能生长。因此,虽然新鲜竹笋上市的时间不过半年,但笋农却要从年头忙到年尾。

临安竹笋品种多样,雷竹、早竹、毛竹、石竹、篌竹、尖头青、淡竹等,人们做笋干用毛竹笋做的更多,但论口感品质,还是细石笋做的最好,鲜甜个小,利于烘干。

临安一都村的夏财林夫妇两,做了近50年笋干,一起看看怎么做的。

竹笋、盐。

1、挖笋。

当地有句俗话形容笋农,叫“两头黑”。为争这口鲜,笋农争分夺秒,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挖笋,到了天黑才回家,最早的时候3点就要起床。上百斤用麻袋装的竹笋,需要一根一根翻山拔出装袋,再用扁担挑下山。

挖笋讲究技巧。根浅的竹子,用手掰就能掰断,因为竹子本身就很嫩;根深的竹笋,像黄泥拱,需要一锄一笋,顺着笋的边缘边挖边松土,借着巧劲儿轻轻撬出,确保不伤根,再重新用泥土覆盖,以利竹根再生竹笋。

2、去皮,削蔸,讲究分工合作。用刀平削去笋的一侧笋壳,再一刀砍去笋蔸,另一个人用手指往有笋壳的一侧一卷就完整地去皮了。

3、漂洗。剥好的鲜笋,冲泡一遍水,将杂质以及碎壳洗净。

4、加盐,煮笋。农家做的笋干,一次做的量少,所以当地人家都有一只用废油桶改造的烘桶,上面架上一口大铁锅。

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笋农对所加的盐量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笋壳的笋加入百分之三到三点五的盐分,笋壳剥掉的笋加入百分之7的盐分。

一般笋少,不上百斤的笋量,煮半个多小时即可,煮的时长依笋量而变;最开始煮的时候,火要最旺,使笋在短时间内吸收热量,慢慢使用中火。

有经验的笋农,煮笋不计时,只要一块透明塑料布,将其沿铁锅边沿裹实,高温的水蒸气下,它会在5秒内快速鼓起,之后火加到最旺,拿掉塑料布,用铁铲给笋翻一次身,此时可以看到,还是青色的笋是生的,金黄的才算熟了,如果变红,就是煮的时间太过长,不好吃了。

5、炭火烘烤。

烘笋的工具主要有三样,一样是竹焙篓,还有竹子扁的空心圆筐子,最重要的一样是木炭。用炭火烘烤的农家笋干香味更好,有一种特殊的口感,无论是煮汤、煲汤或炒菜,滋味都特别醇厚。

如今采用机械,用煤烘或蒸汽烘的笋干居多,这种方式固然效率高,产量大,但笋干的质量下降,精品少;另外,直接晒干的笋干,阴晴不定的天气使笋的原始香味更容易散掉,很难控制好质量。

临安笋农,几十年如一日,笋干烘焙时不分日夜。由于笋底粗笋头细,烘焙时受热不均匀,笋尖焦掉的滋味变苦,所以每隔20分钟就要去给笋“翻身”。

坚持原汁原味的炭火烘烤,以及老一辈的传统加工方式,这样制作出来的笋干,耗时耗力,为的是保留笋干最佳的味道,这种口感是现代工艺无法达到的。

闻起来是一股清香,嚼起来是嫩嫩的咸中有甜,这便是最正宗的农家笋干。笋干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它还是减肥神器,低糖、低淀粉、低脂肪。

当地笋农挖竹笋也有禁期,挖得太多,来年的竹子就养不起来了,老的竹子也就没用了。因循自然,遵循传统,临安笋农们才能世代靠山吃山,打出自己的招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