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6091.html

今年5月,我和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建设考察组一行到湄潭县考察。此行的目的地是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和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因为我是第一次到湄潭,行前就有些小激动。此前多次听说过关于湄潭的故事,知道湄潭是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都非常丰厚的县城。对于湄潭,我向往已久。

刚下湄潭高速公路收费站,我们一行就在湄潭县委宣传部的热情安排下马不停蹄到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考察。一路穿过宽阔的大街,两旁高楼林立,路上车水马龙,店铺商品玲琅满目,街道干净整洁,行人秩序井然,山上茶海如画。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黔北小县城。

进入文庙,顿时被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所震撼,更没想到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就在文庙之中。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保存最好的四大文庙之一,其余三个分别为安顺文庙、思南文庙、盘县文庙。

湄潭文庙局部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年9月浙大一年级迁到浙江西天目山起,到年2月至12月分别迁到遵义、湄潭、永兴三地时止,浙江大学历时两年半,途径浙、赣、粤、湘、桂、黔6省,中途停留6个地方,行程公里的西迁暂告一段落。他们行经的路线正好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其转折点正好是召开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年1月28日,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同志视察浙江大学,在听取有关浙江大学西迁历史的介绍后,称赞其为“文军长征”。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要问,写了这么多,与青岩有什么关系。其实,浙大西迁与青岩有很大的关系。

在听讲解员介绍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她说年2月,浙大西迁到贵州时,因湄潭校舍没有准备好,一部分师生留在遵义,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迁到青岩,直到12月才迁到湄潭。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兴奋。这和我在花溪工作时了解的有关情况是相符的。只是讲解员对这一段历史讲得很简略,陈列馆也只有一张青岩定广门的图片,不像在湄潭这段历史丰富多彩,无法让人了解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在青岩的这段历史,心里不免有些遗憾,更让我这个青岩人心里产生不少疑团。

好在参观结束后,纪念馆赠送了我们毎人一本书,书名叫《永远的大学精神》,让我对浙大西迁历史有了更加清析的认识,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浙大在青岩的资料。随后我又找了《青岩镇志》、《花溪区志》等资料进行比对,对浙大西迁青岩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青岩镇志》大事记关于民国28年(年)的相关记载:“同年12月,浙江大学迁入青岩,苏步青教授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微分几何》研究讨论班在青岩成立。”

又据《花溪区志》“文化名人在花溪”记载:“年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随内迁的浙江大学从广西辗转来到青岩。苏步青与夫人松本米子及孩子一家七口居住在迎祥寺一间耳房里。青岩地小人多,物资供应紧张,生活艰难,但苏步青教授没有懈怠对‘微分几何’的研究。他将组织起来的教师和学生聚在一山洞内,就新近研究的微分几何情况作了第一次报告,提出创办‘微分几何研究讨论班’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赞同。由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分几何研究讨论班’。”

青岩迎祥寺及寺后的小山洞

在青岩小学读书期间,我就听到老师常说浙大在青岩办过班,苏步青教授在青岩斗姆阁(迎祥寺)山洞中研究过《微分几何》,相关媒体也有类似的报道。刚开始我也想按照此思路将这段历史呈现给读者。但我无意中又看到,有学者对苏步青教授在青岩研究《微分几何》持否定观点,并找出相关证据予以证明。看到相关否定观点后,我迷茫了。究竟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谁最清楚这段历史?难道浙大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在青岩的几个月,就没有一点故事?带着这个问题,我想到了竺可桢校长,他是“文军长征”的总策划,只有他的信息最集中,最权威。于是,我找到了《竺可桢日记》关于年的记载。当我打开日记的一瞬间,我的眼睛亮了,1月1日当天,竺可桢校长就有对一年级学生搬迁青岩的安排。随后,我迅速浏览了22万余字的日记,在感慨竺可桢校长工作严谨、深谋远虑、实事求是的同时,也找到了关于浙大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在青岩的相关记载,让我迷茫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

竺可桢校长及他的著作

实际上,浙大一年级学生和先修班搬迁青岩,竺可桢校长作为总策划人,很是艰辛,中间还经历过很多复杂的思想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一年中,他先后5次到青岩考察和协调解决办学中的相关问题,从年1月1日在广西宜山起至10月13日在遵义何家巷止,合计56天在日记中提到关于青岩一年级和先修班的相关工作。

竺可桢校长五次在青岩都做了什么?现将《竺可桢日记》相关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次,“1月14日,星期日,在贵阳,晨昙,中午雨数点,晚阴,晨56°。”这是《竺可桢日记》每一天都要记录的信息。“七点半,彭百川偕青岩乡村师范校长黄向义即黄质夫来。黄,镇江人,曾在栖霞办乡村师范多年,现(办)乡村师范于青岩。去冬改成国立,以收苗民为目的,有学生二百人,拟迁往榕江,以该处苗民较多,且生活低也。青岩房屋家具可以移交与浙大接收,将于明日出发,故今日特来拜访。”“八点半偕黄质夫、刚复至西门外同乐社,邀蔡邦华及陈剑修赴青岩。”“九点半抵青岩,即至真武宫(据传与龙泉寺同地,《贵阳府志》无载),为乡村师范原址。内有办公室三数间,教室六十人者二,四十、三十人者亦各二。现已有保育院拟移入,但该院陈院长谓随时可以停止。次至慈云寺,内有三进,可以住三百人之谱,但教厅拟给此间女师附小,尚当与交涉。”

青岩龙泉寺(真武宫)

青岩慈云寺

“在天津第一馆中膳。膳后至赵氏宗祠方言讲习所(住通讯兵团)、赵公专祠(内有中心小学、卫生事务所等)及彭宅(前盐务稽核所)等处。内以赵公专祠为最大,但已为三四机关所占,不能利用。”“与剑修谈青岩之(地)勉可容一年级,校具均有,所缺不多,而黄质夫明日即行,必须交出,故决计嘱许侠武于明天来接收。”

青岩赵公专祠

第二次为1月25日,星期四。“上午九点半,乘公路局姚思糠局长车赴青岩,百川、建人同行,十点半到青岩。先至真武宫,由张名德、倪振群二人引导视察教室。现因保育院陈维坤带领学生数十住真武宫内,坚不肯让,数次欲以万寿宫与赵公专祠屋与乡师之慈云寺对调,余前次来青岩时即不允。因慈云寺教厅己允拨女师附小,由张志韩情让与浙大,且该二地不能容浙大二百学生,管理亦不便,故拒绝之。”

第三次为2月18日,星期日。“八点偕劲夫、明水、彭百川乘四号车出发赴青岩。九点至青岩,即至真武宫,介绍刘明水与纪纫容,嘱交代女生指导事。青岩一年级于九日上课,以真武宫为教室、图书馆、办公室,慈云寺为宿舍,共住人。现学生到者已人,其中女生33人。女生宿舍另租民房。物理实验室以一百元一月租彭姓三层楼。金工工场用方言讲习所即圆通寺屋。”

“十二点回真武宫,与学生中膳。此间自办伙食,每月十四五元,尚不及宜山八元一月之佳。现米价为每斗(廿三斤)六元五角,如减至每斗五元,则膳费可减至月十二元。膳后余对学生讲约二十分钟。”

“两点召集全体教职员会议,到会者卅人。决定招收先修班生二十名,膳宿自理,不给贷金。新生(一年级)于三月八日必须到校。本学年暂定于八月底结束。”

第四次为6月2日,星期日。“八点偕黄君豪、振吾、刚复、允敏至松鹤楼早餐。餐后回,欲出发至青岩。”“十点二十出发,今日天气极佳。出发时贵阳已有敌机出发消息,但无警报。十一点半抵青岩。途中今日在花溪游人甚多。”

“在分校办公室中膳后与彭百川、许仁章、王超、高尚志等谈。一点半往第二、三(女生)、四(疗养室)宿舍观察一周。刘明水欲辞职,余慰留之。三点至黑神庙教职员宿舍。此处靠城边,在山上,树荫茂密,离平地虽不足百公尺,但顿觉凉爽。”

青岩黑神庙旧址所在山峰

“琢如、张清常、朱光世在顶层一殿,胡士煌、谭其骧、储润科等住偏殿”“即在大殿前面桂树下以允敏及余名义约茶点,均系贵阳带去。席间共到三十余人。余说数语,至晚始下,觉山下骤热。青岩物理实验木工场已开始工作,由阮性戚、朱福折主持。晚与彭百川、尚志谈至九点半。”

“6月3日,星期一,上午从青岩回贵阳”。

第五次为7月24日,星期三。“八点二十,偕迪生、季梁乘号车赴青岩,九点十分至青岩真武宫分校办事处,与高尚志、许侠武谈分校膳食等问题。刘明水来,其欲辞去女生指导,余慰留之。又润科来,余及季梁劝润科弗辞。由季梁函药业学校陈忠义,为之却聘。青岩分校最迫切者为膳食问题。青岩食物米每斗七元五角,肉每斤一元五,猪油二元一,鸡蛋每元十三个。现有四百学生,每人需用一石四斗米,需元,而只余22元为购菜之用。如米贵一元一斗,则每人所食之米亦多一元。(贵阳米每斗23斤,而每人所食日0.8斤,一个月约廿三斤,即一斗也。)膳后与诸生谈话,余讲工读主义,谓手业虽贱,如剃头在此时期亦值得吾人之学习。迪生、季梁亦各说一刻钟。”

苏步青教授是否在青岩?

根据《竺可桢日记》年记载:“2月17日,星期六,在贵阳”。“八点半苏叔岳来,知昨偕建功、步青等抵贵阳。”“下午杨希震、叶左之、陈建功、苏步青、彭百川、张清常、华宏德等来。”“苏步青、陈建功来,知昨到此,明日去遵义。”这说明苏步青是2月16日到贵阳的,2月18日到遵义去。“4月22日,星期一。九点至校。与苏步青、钱钟韩、吴馥初、李乔年等谈。”“4月24日,星期三。今江超西、苏步青、苏叔岳等来谈。”“4月25日,星期四。作函与赵人骥,嘱其来校担任训导职务,因苏叔岳将于下月初回籍葬母亲,而程耀椿则辞训导职务也。步青亦将偕叔岳回温州。”“5月9日,星期四。作函郑晓沧,由苏叔岳及步青带去。其等定于明日起程回温州,叔岳葬母,而步青则接家眷也。步青允于七月底返校。”“7月3日,星期三。又得苏步青来书,知浙东近亦常被炸,虽市镇亦所不免。可知日人之滥炸乃有系统的。”“12月2日,星期一。八点半至校。苏步青来,知此次白酒州来遵义,计行35天之久,家眷所带拾人,行李卅件。在丽水、金华曾遇轰炸。在柳州留八天之久。”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苏步青教授于2月16日到贵阳后立即去遵义工作,并于5月10日启程回温州接家眷,直到12月2日回遵义学校向竺可桢校长报到。竺可桢校长五次考察调研青岩一年级和先修班工作时,苏步青教授也未曾出现。由此可见,苏步青教授并没有在青岩分校工作。

《永远的大学精神》也记载:年7月20日,“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和“湄潭求是中学”举行揭牌仪式,因身体原因,苏步青委托浙大老校长韩桢祥转呈湄潭两封书面祝词和一首词《寄调望江南》。他在祝词中写道:“浙大在湄潭留下了宝贵的篇章,没有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势物华和纯朴的人民,就没有浙大的今天,更谈不上浙大是‘东方剑桥’了。我作为当时在湄潭生活工作六年之久的一浙大教师,每当回忆起湄潭的往事时,心里总是充满兴奋和激动。”苏步青教授也没有提在青岩的相关经历。

浙大校史研究会的特聘研究员钱永红先生对苏步青教授是否在青岩的历史也做过考证,他的祖父是钱宝琮先生,也就是竺可桢校长在日记中提到的钱琢如先生,是当时浙大青岩分校唯一的数学教授。钱永红先生年8月询问过苏步青教授之子,上海交通大学苏德洋教授。苏教授回答,他们一家未曾到过青岩。他父亲的微分几何班学生只有张素诚、熊全治、吴祖基和白正国四人。因为前三位已作古,苏德洋教授建议尽快拜访还健在的白正国教授,当面了解那段历史。钱永红先生随后于年9月25日采访了99岁高龄的白正国教授。白教授说微分几何班在宜山、遵义、湄潭都有,学生还有程民德。山洞里没有上课,到山洞只是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他们没有到过青岩。

我认为,苏步青教授是否到过青岩,事实已经很清楚,地方上也不必再纠结。浙大西迁时期,一年级和先修班曾在青岩,这是不争的事实,浙大的“求是精神”早已在青岩播种、生根、发芽。希望大家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