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间称呼对方喜欢用雅号,而且这个雅号还是出自于对方的成名诗词句中,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尊荣的称呼,这其中的例子很多。
如宋祁因为在《玉楼春·春景》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同事送上“红杏尚书”的雅号,因为宋祁时任尚书的官职;贺铸《青玉案》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词句,而被同事送上“贺梅子”的雅号,而贺铸的另一个称号“贺鬼头”并不是来自于词作,也不是雅号,而是形容他的容貌的;晏几道因为前期词作多描写优游生活而被别人称为“云间公子”。
再如北宋词人张先因为词中多“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而被别人送上“张三影”的雅号;蒋捷因为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而别称为“樱桃进士”,也是雅号;秦观也被他的老师苏轼称为“山抹微云君”,就是因为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的词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宋代文人之间取个雅号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事情。
词人张炎因为赞咏西湖春水而得到“张春水”的雅号。说到宋词和宋代词人,张炎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不光因为他的词作,还因为中国词学史上的第一本词论专著《词源》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张炎其人以及家世
张炎,生于宋理宗淳佑八年(公元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寓居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张炎家世渊源,他的六世祖是南宋初年的爱国将领张俊,因功勋卓著,被高宗封为清河郡王。他的曾祖父张镃,是南宋中期的闻名人物,在诗词方面很有造诣,与陆游、姜夔等文坛巨擘诗文交流频繁。张炎祖父张濡,宋末时镇守独松关,官居浙西安抚司参议官。父亲张枢,为宣词令,精通音律,善作词曲,他曾组织发起“吟社”,与词人周密、杨瓒等人诗酒唱和,成为文坛佳话。
张炎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士大夫家庭,他从小就聆听过父亲以及父辈词友的教导,这对他以后的词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文化程度高,文学底蕴浓厚,家学渊源的环境熏陶下,张炎具备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并继承了良好的家风。
入元之前,张炎过着富贵优游的生活,要么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邀约同伴湖山游赏,要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社填词,要么闲居家中吟诗作画。张炎在入元前的生活场景大抵如此,就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形象。
入元后,张炎家道中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曾北上大都谋求发展,可是大都之行并不是很顺利,张炎在失意之后又回到家乡,除偶尔拜访一下曾经的朋友之外,其余时间都从事词学研究和创作,著成词论专著《词源》八卷。年,73岁高龄的张炎落拓而终。
他一生创作的首词收入了《山中白云词》,张炎的词长于咏物,寄寓自己的身世情怀,在艺术表现上力主“清空”,是当时词坛上格律派词人中的代表。后世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本文重点讨论张炎赞咏西湖春水而得到雅号的词作《南浦·春水》,说这么多,还不如走进张炎的词作中去一探究竟。
西湖春水张炎赞咏西湖春水得雅号“张春水”
上文说到张炎因为赞咏西湖春水而得到了“张春水”的雅号,这首赞咏西湖的词作就是《南浦·春水》,张炎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词作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西湖是杭州有名的风景区,人文底蕴深厚。北宋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就曾写下赞咏西湖的经典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赞咏西湖的风气到了南宋就更加风靡了,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正是因为西湖秀甲一方的风光,才引得众多文人墨客去赞咏。
第二、杭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加之西湖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和地理位置,仕人云集杭州。西湖也成了文人墨客同台竞技的场所,要写西湖之美,西湖的一泓湖水则成了不二选择。
西湖最美的时节,就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季。此时的西湖是:湖中水光潋滟,岸边绿柳飘拂,天空飞燕舞动,美不胜收的西湖春水会勾起了词人们浓郁的才思和丰富的想象。和张炎同时的词人王沂孙就写下了张炎西湖的词作《南浦·春水》词。见笔者前文《王沂孙词中的景物有着唯美的意境,他用怎样的情感去描写景物的》
第三、就是南宋时期“西湖诗社”的形成,吴自牧《梦粱录》中写道:“(南宋)文士有西湖诗社,此乃行都搢绅之士及四方流寓儒人,寄兴适情赋咏,脍炙人口,流传四方。”张炎就是“西湖诗(词)社”中的重要成员。
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玉田词题辞》中是这样说张炎的:“仰扳姜尧章(姜夔)、史邦卿(史达祖)、卢蒲江(卢祖皋)、吴梦窗(吴文英)诸名胜,互相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张炎所交往的都是当时词坛享有盛誉的著名词人,他们都是“西湖诗(词)社”的重要成员,都曾写下过赞咏西湖的词作。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赞咏西湖,是同时代文人们共同兴趣,张炎的这首赞咏西湖的词作《南浦·春水》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南浦·春水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宋末元初思想家邓牧在《伯牙琴》中说:“叔夏《春水》一词,绝唱今古。人以‘张春水’目之。”这正是张炎雅号“张春水”的来历,由此可见张炎在当时词坛的地位。
词人对眼前的一泓春水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后,将自己的才思和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写下了这首词。因为社友们已经写下过赞咏西湖的词作,所以词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赞咏西湖。这其中也有词人与众社友一较高下的心理,都有想让自己赞咏西湖的作品成为最佳的想法。
第一层先咏西湖湖水。开篇“波暖绿粼粼”一句交代了题目,点出春水二字。这一句写出了西湖湖光粼粼,绿波荡漾的特点。一个“暖”字、一个“绿”字,既写出了阳光明媚的天气,也写出了春水的溶泄之状。接下来二句由湖面写到空中:轻灵小巧的燕子在在空中飞舞,它们掠过湖面,湖面上就会荡起阵阵涟漪,这是一幅动态画面。
“鱼没浪痕圆”一句,词人犹如用工笔细描作画一般,以妥帖工稳的笔尖描绘出了眼前所见:鱼儿出没湖面、波翻涟漪的景象跃然纸上。
鱼跃、燕舞,这样的景象又给西湖春水增添了勃勃生机。不得不说,这是一笔精彩的体物写景的句子。
“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两句,看似是词人在写落花与春风,其实还是围绕“春水”二字。表面是说:落花流水,湖水流动带走了飘落湖中的花瓣,因而湖水才会嘲笑东风无力,东风无法吹净残留的花瓣也。但是词人的言外之音还是在形容春光的灿烂与西湖春水的溶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在春风和煦的好天气里,西湖是一派游人如云,游舟如织的景象。即使是在僻静的小桥下、水滨中,也时见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缓缓游出,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词人笔下的是一幅船行湖上,人在画中游的西湖美景。
第二层咏池水。杭州是一座多水的城市,除西湖这个天然形成的湖泊之外,还多很多利用水系而形成的人工湖,如杭州城有名的涌金池,据《梦粱录》记载:“涌金池,在丰豫门里,引西湖水为池。”
还有如圣母池、白龟池、金牛池、龙母池等等,都是通过渠引西湖水而形成的人工湖。所以这些湖泊都是相通的,可以乘坐游船一览无余。
通过词作,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当时游兴的场面:张炎和一众诗友乘船游行,泛彼湖上,他们游兴不浅,沿着通畅的水道一路前行,简直就是一次优哉游哉的“环湖一日游”。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词人写过西湖的一泓春水之后,又对池水进行了描写,“青”字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和春天的色彩很搭配,词意协调统一。词人用青色给池塘水着色,从词人精准的用词中能体会出他对池中春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人赞咏池塘春水,也是在赞咏西湖春水。
第三层再咏溪水。随着词人游兴地点的转移,词的空间也被拓展开来,词人转而写注入西湖的溪水。风姿绰约的西湖,有多条山涧溪水注入,像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这些天然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湖,形成了西湖的一泓湖水。
西湖周围的山属于天目山余脉,如西湖东南有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的吴山;地处西湖和钱塘江的中间的雄姿俊伟的玉皇山,在玉皇山上可远眺湖山空阔,江天浩渺;还有如西湖北里湖北岸的宝石山,五云山,南、北高峰等群山。西湖在群山围绕之下,景色更加宜人。当春水生发之时,西湖更是美不胜收。
所以词作第三层描绘溪水,一方面是词人由湖水、池水推溯春水的源头——溪水,另一方面又由“湖光”自然而然地引出“山色”。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构成了西湖美不胜收的佳景。
词人眼中的湖光山色是这样的:“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但是词人没有直接写溪水,而是描写溪水周围的景物:如山中白云,空濛的山色,四溢的花香。在词人笔下极为优美的山色意象中,山谷中一曲曲可爱的溪水被簇拥出来。
清代著名词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谈及景物的描写方法时,就说到“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
词人文笔大开,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写山中溪水,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烘托出溪流春水的美景。以这样的方法来赞咏溪水,由此可见词人深厚的咏物功力和高妙的写作技巧。张炎此处咏赞溪水的技法恰恰就有这样的神韵。
词人不仅借春天的云、春天的水、春天的花赞咏了溪水,还为下文的睹景生情、回忆旧游,埋下了伏笔。这是因为这两句中的“年年”二字表明则今年的西湖游兴不同于往年,今年的落花与流水也与往年不同。
词人对春水工笔细描,行笔细密,穷尽物态。并以细致入微地观察,描写了三种春水:西湖水,池水,溪水,达到了“所咏了然在目”的艺术审美效果,这就为下一层的借景抒情做好了铺垫。
在上三层写足湖水、池水、溪水之状及“春水”之美的基础上,词作自然而来进入第四层。词情也由词人的眼前之景而追写到往日之游,“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又是一年西湖游兴,游兴时朋友相聚,聚散本是生活的常事,今年重游的地方还是往年的地方,而游兴结束后,朋友又要离别。
词人由感怀旧游而生出伤离别的心绪,其实也是词人对时序变易、光阴流逝的伤感。
主观的事物不会因为时间等客观条件而发生改变,而人却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不禁让人想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唐代刘希夷用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张炎的词句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感慨呢?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感,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人文情怀。
时光流逝,词人唏嘘感慨“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这还是词人对朋友离别的伤感。此处“茂林觞咏”是词人借用东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同游会稽山兰亭的故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前文已经说过,张炎和“西湖诗社”的好友们在西子湖畔结社赋咏、他们或郊外踏青,或湖畔畅咏。词人此处将他们的游兴比作东晋名士的兰亭聚会。伤感之余,更加怀念起旧时相聚于其下的碧桃树了。这更能看出张炎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此处也是对他们友情的珍重。
结语:
《南浦·春水》中还有一特色就是:词人在写西湖三种春水,分别用了“绿”、“红”、“青”、“碧”这样色彩对比强烈的字眼,而“绿”字更是出现了两次。这些表示色彩的字凑在一起,就是西湖春水生发,生机盎然的景象,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南浦·春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西湖春水写意画,词人运用多种色彩给三种春水着色,使得整个画面色彩鲜明,极富感染力,将读者与画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一点来说,词人张炎得到“张春水”的雅号,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纵观全词,词人从赞咏西湖春水开始,接二连三地赞咏了池水和溪水,并追怀往日西子湖畔游兴的情结。词人对西湖水观察仔细,透露着喜爱之情,下笔用字准确工巧,在写景的同时,将体物、用典、遣词造句等方面深厚的功力和高妙的技巧展露无遗。
词作处处紧扣题目,文辞优美,笔画勾连,如行云流水一般地展现了西湖春水的活灵活现,画面美不胜收;词人写活了西湖春水,让人眼前呈现出一幅流动着的画面,也会让人产生一览西湖春水的想法。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游客来到西子湖畔,领略词人笔下的三种春水,体验西湖的人文风情,真的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本文参考资料:
吴自牧《梦粱录》(三秦出版社)
张炎《张玉田词》(江苏广陵书社)
贺裳《皱水轩词筌》(中华书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