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俏言

83.4米!中国已知第一高!

10月9日,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目前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数据,这棵巨树胸径达厘米,树龄在岁上下,还处在青壮年阶段。

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由“野性中国”工作室团队摄影以及合成。

这棵树不仅高度刷新了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对80米高以上的巨树进行攀测、摄影和种质资源采集的综合科考。

本次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采用了国际测量巨树的攀树直接测量法,刘团玺就是“攀树师”中的一员。从搭建完整的攀树绳索系统,到他身着红衣停留在巨树顶端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过程有惊无险。

刘团玺在巨树顶部的自拍

在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攀树师”都是极为小众的职业与户外运动。作为国内较早的攀树师,这棵巨树已经是刘团玺第五次实地攀登的巨树,他说,目前的人类科技还没有到可以不用爬树就能精准研究树的程度,认识自然,首先要零距离接触自然。

攀爬过程中在树上打了个盹

“大树是有生命的”

攀爬巨树,在国际上有很多相对成熟的标准经验,不是在树上打钉或固定锚点,而是利用绳索器材,其原理和攀岩运动有类似性。攀树是一个独立成熟的系统领域。

科考团队正在进行挂绳尝试。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 侯雨萌

刘团玺是职业的攀岩教练,有两家自己的攀岩馆,因酷爱户外运动,早年和专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奚志农结识,从而开启了自己的攀树探索。

用攀树弹弓机把一种很细的攀树专用“豆绳”投射到30多米的位置,再挂上主绳,3个专业攀树师一起把自己挂在绳子上测试。确认安全之后,其中一人沿着主绳抵达30多米的高度。通过攀树抛绳的方式,每次上升3到4米,两个小时之后,他们到了60米高度,再两个小时,他们挂到了80米左右的位置——再往上,树干的直径就只有15厘米到20厘米了,跟一个成年人的小腿差不多粗,不适宜继续向上了。再往上,只有天空了。

刘团玺制作的攀树测量示意图。

越往高走,刘团玺心中的紧张感也在增加,到了树顶的最后一个安全保护站,刘团玺能感受到树的微微晃动,那一瞬间,刘团玺本能地有些害怕,又对这棵树增添了几分敬畏。抱着树干,他似乎能感受到这棵巨树蓬勃的生命力,慢慢适应之后,刘团玺开始远眺,他觉得眼前的一切像宫崎骏的动画一样,美得有些不真实。

远处的大峡谷,目光所及的兰花和绿植,还有忽远忽近的鸟叫,自然的魅力在刘团玺贴近这棵树时尽显,他感受到了一种呼应和连接,在这里,人类无比渺小,像一只蚂蚁趴在巨人的背上。

刘团玺在树顶打了个盹,还自拍了两张。这棵巨树在喜马拉雅针阔叶混交林里,这里海拔米左右,温度不高也不低,树顶的风也不大,他就这样在树顶停留了两个小时左右。

“这是一次还算舒适的攀树之旅,蚂蟥蜱虫很少。”刘团玺说,他曾经在高黎贡山攀树,那里气候潮湿,虫子也多,从树上下来,他从身上拽下来28只蚂蟥,蜱虫也多。

攀树不仅为了测高还为科研

“巨树是地球的宝藏”

第一棵树的测量结果一出来,刘团玺看到了不少网友的赞叹,同时也有质疑之声:“一定要人爬树才能测高吗?”

刘团玺解释,在全球的巨树科考领域里,都需要进行零距离接触才能采集到更多的自然界样本,例如活性种粒等,这些样本对我们研究自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医生或健康专家想要评估病人的状况或体质,只有零距离接触和观察,才能给出诊断。万一这棵树有病虫害呢?万一在它身上发现了稀有的附生植物呢?

巨树,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数种植被依附它而生,在这棵冷杉上,三叶地锦、毡毛石韦、尼泊尔常春藤、西藏剑蕨、狭叶崖爬藤等等植被一一被记录和采集。根据央视报道,这棵树共发现50余种高等植物,包括攀缘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等多种类类型。而这些,正是科研人员亲自接触巨树才能发现的成果。

“我们人类对树的认识还是太少了。”刘团玺说,树远比我们肉眼可及更加复杂,只有用这种视角去探索树、感受树、才能更好地保护树。

能发现巨树,代表着原始森林被相对完整地保留,这是一件值得庆贺及幸运的事情。刘团玺认为,原始森林是所有生物最后的庇护所,有了巨树在,自然界的万物才会肆意自由地生长。在往这片原始森林进发的一路上,刘团玺脚下很少露出泥土,都是绿油油的植被和花朵,像童话里的森林,刘团玺甚至不忍心踩上去,感叹原始森林的奇妙魅力。

原始森林的花草 

原始森林一路上的花草 摄影师 钟鑫

原始森林的花草 摄影师 钟鑫 

当然,来自原始森林危险也同样存在,刘团玺还记得自己在地面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一根3米多长、直径约30厘米的枯树干从天而降,落在距离刘团玺1米左右的地方,散落的枯碎枝蹦到他的脚下。

刘团玺以为是树上其他队员踩下来的枯枝,立刻在对讲机里确认队友的安全。后来他才发现,巨树旁有一颗已经枯死了很久的曼青冈,因为附生植物太多,人们都还误以为它还活着。刘团玺随即抬了抬落在脚下的粗树枝,粗略估计有公斤重,不敢想象伤到人的后果。

中国的“攀树师”不一般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这一技术”

今年5月,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工程师钟鑫博士和团队在用无人机观测树群时,发现了这棵云南黄果冷杉巨树。在无人机的镜头里,70米左右的地方生长出了树果,有10厘米的小芽。

这意味着,这棵巨树仍然处在茁壮生长的状态,科学工作者们预计它可能还会再长高1米甚至到7、8米。它仍在壮年,没有病虫害,很健康。

摄影:张炜

能够发现甚至深入研究这棵树,得益于我国较为发达的自然科研实力及户外运动水平。刘团玺说,在缅甸、印度这些国家,很可能有更高的巨树,但碍于当地的发展水平,可能无法很好地认识它们。

虽然我国在“攀树”这项技术上仍处于启蒙阶段,但在国际上,已经处在了第一梯队。“像马来西亚等地的攀树技术,都是请英国、澳大利亚的教练进行先期指导的。”刘团玺说,而他的巨树探索绳索的设置和配套,完全是由公园攀树运动经验结合攀岩能力基础,以及看各类攀树视频摸索来的;同行的蒋俊文、郑怀周教练,则接受过系统性的攀树课程培训。中国的专业攀树师,也仅有20余个。巨树攀树完成时,攀树者双绳下降地面再抽绳离开,不会在树上留下任何东西,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大树。

不仅仅是攀树,大部分的户外运动与科研的结合非常密切。“一些天坑岩洞的科考中,绳索系统的户外运动也正在发挥作用。”刘团玺说,酷爱户外运动的他,曾划着皮划艇给中科院的科学家在“绿孔雀”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保驾护航,而这一次,自己也圆满完成了攀爬巨树的护航任务。

在写测量报告的时候,刘团玺形容自己“就像一个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特别认真。”他对所有细节都进行了标注,他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在华为等多个公司工作过,时隔多年又重拾自己学的测量知识,他觉得很自豪。

如今,距离那次攀树已经两个多月了,但刘团玺仍然忘不了自己在树上时看到的知了和蝴蝶,兰花和树果,还有那种和大树相互连接的奇妙感觉。他计划着,去缅甸、墨脱等地方继续寻找下一棵巨树。

新闻+

浙江巨树在哪里?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也有一棵“巨树”。这棵金钱松树龄年,胸围3.22米,平均冠幅15米,但树高却有58米,差不多有20层楼高,就目前所知,我国其他地方还没有报道过比它更高的同类树。

年,那时的测量条件还没有现在先进,工作人员用手持测高器测得这棵金钱松的高度。那一年同时测了多棵树,这棵金钱松是最高的。今年,浙江大学试图用无人机重新给古树测高,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只能作罢。

“我们在开展古树名木普查时会测量树高等相关数据,前几年全省组织了最美古树评选活动,这棵树就是以最高入选全省古树之最。”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副站长谢力说,浙江多台风,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能存活这么高的古树非常不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