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看好 http://m.39.net/pf/a_4473345.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史春波(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人是万物的镜像。徜徉过高山大海,最终还要到人山人海里寻找答案。小时人物,给你奉上与众不同的人物故事。在这里,读懂世相。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有一天,潘志祥博士这样问我。

我没敢去。记者生涯第一次。

他是要在晚上进山里拍照片。拍各种各样的动物,水里的、地上的,蛙、地虫等等。

当然,拍得最多的,是蛇。

蛇,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可怕生物。但是,潘志祥觉得,很美。

在台州学院生命科学院的这位老师看来,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可爱的特质,一条蛇,一只蝴蝶,乃至一粒微小的虫卵。

①“竹叶青挂在树枝上,镜头要离它50厘米。如果拍特写,还要靠得更近一些。”

几天前的深夜,潘志祥和伙伴们再次出发。

这次的地点,是仙居淡竹乡的原始森林。

晚上八点多,从住的地方沿着山路一直开车,一个多小时后,前面看起来没路了,车才停下。

然后,下车,步行。闷热的晚上,蛇最喜欢这时候出来透气。

但是,能不能碰上,得看运气。

他们穿着登山鞋,头上戴着头灯,背着单反相机,口袋里还备了点蛇药,这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被咬。

潘志祥是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他热爱自然生物。最近四年来,不论是工作还是业余,他背着相机,翻山越岭,希望在影像里,多留下一些生物的样子。说不定很多年后,哪个物种就消失了。

这次同行的,还有几名省林业厅的科研工作者。在这群人眼里,蛇就像小松鼠一样平易近人,一点也不可怕。

林业厅的工作者正好做一个类似的科研项目,于是,相约进山夜拍。

头灯照着,光线很好。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光线里飞舞,自由自在。

一条竹叶青,就这样闯入视线。它挂在树枝上,这是竹叶青喜欢的环境,在灯光里竟有些晶莹剔透的美。

竹叶青体型不大,攻击范围也不大,潘志祥用百微镜头在50厘米之内给它拍了几张照片。

如果要拍特写,比如它的眼睛,则需要贴得更近。

竹叶青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姿势特别优美,它会在树枝上翻转身体。

但是,它也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可怕。

几个人轮流拍照。一个拍好了,另一个接着拍。各自寻找角度。

相机的镜头前,一般会装一个柔光罩,这样灯光闪起时会均匀一些,对蛇不会造成太大的刺激。另外,这也是防护拍摄者的一道屏障。

竹叶青是一种很“配合”拍照的蛇,体态优雅且空灵。

如果你让感觉到没有威胁,它通常很安静。在准备发起攻击前,身体扭曲的姿势很优美,但很难抓拍到。如果拍到这样一张照片,潘志祥说,“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蛇都会像竹叶青那样,把最优美的那一面展现给你看。有些蛇很谨慎,一有生人闯入,就快速地跑掉了,什么也拍不到。

或者,只拍到身体的一部分。

“拍摄生态照片,主要还是要遵循自然、生态,尽量不干扰它们,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潘志祥说。

拍了四年多,潘志祥拍到了大量精美的动物生态照片,这些照片都将成为他今后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资源和素材。

这个晚上,他仅拍到了四条蛇。其中两条过于敏感,一听到脚步声,很快就爬走了。没拍到满意的照片。

绞花林蛇

凌晨一点多,他们才下山。潘志祥打开手机一看,走了十公里的路,早已是大汗淋漓,衣衫尽湿。

回到宾馆,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一共拍到了几十种昆虫,7种蛙,两种蛇,还有一些水生生物。

“运气还不错。”潘志祥说。在野外做科考,很多时候就是碰运气。

牛背鹭

②“有个小伙伴,会把蛇放进裤管里,蛇会觉得很安全,从而变得温顺。”

夏天,是蛇出没的季节。

很多人好奇且担心,离这么近拍照,安全吗?会不会被蛇咬?

“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要了解每种蛇的习性,比如它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发起攻击。”潘志祥笑笑说,“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比如遇到像五步蛇这样剧毒的蛇,必须得十分小心,在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拍摄。”

绞花林蛇,有毒。

在野外拍摄中,和其他动物相比,蛇确实是相对危险的。他建议,在没有足够了解拍摄对象的习性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尝试拍摄毒蛇。

但对于野外科研工作者来说,危险总是难免的。潘志祥说,哪怕是专业人士,出发前也需要做足够的准备。

一方面,他们对蛇的习性是了解的,知道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姿势就意味着要发起攻击了,以及攻击距离有多远等等。

另一方面,一般两到三人配合工作,一个人拍照,其他人观察警戒,防止发生意外。

给蛇拍照,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蛇安静下来。

比如在晚上拍,蛇的攻击性会弱一些;还有一个办法,是把蛇按在手心下面,它会慢慢安静下来。

竹叶青

潘志祥有一个伙伴,有一项让人瞠目结舌的本事:他可以把蛇放进自己的裤管里,在那样的环境里,蛇会觉得安全,从而变得温顺。

“蛇只有觉得生命受到威胁了,才会发起攻击。”潘志祥说。当然,上面这些办法都是专业的科研工作者用的,有很多技巧,普通人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

再说,普通人也没人敢这样做吧?

想要找到蛇,也是一项本事。有一些规律,晚上一般会找一些小径,没有人干扰的地方,比如路边或枝条上,它们多半在这里活动。

还要根据蛇的习性寻找,比如竹叶青,通常会挂在枝条上,而像赤链蛇之类的通常会在晚上跑到路中间来,还有水渠边,灯光一照就看到了。

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不同的蛇花的时候和精力会差别非常大。

眼镜蛇就很难拍,溜得太快了。四年来,虽然拍了不少,但潘志祥认为自己还没有拍到一张让满意的眼镜蛇照片。

潘志祥说,其实最难拍的应该是其他的高等动物,一闪而过的那些,如野猪、猪獾等哺乳动物,这些都不能靠近,对人的味道太敏感了。

有时候拍,他们会在野外架上红外线照相机,放上几个月再拿回来,看看能拍到些什么。

红灰蝶

③“记录下生物多姿多彩的样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平时一有空,潘志祥就要出去拍照片,在台州就去仙居、天台的山里,远的像天目山也去,一般是晚上8点拍到凌晨1点左右。

一个地方,去一趟要呆好几天。

不光拍蛇,夜拍时候通常是什么动物都拍。小到1毫米长的跳虫,大到蛇、蛙等都拍。

肉眼几乎看不清的跳虫,是三大土壤动物之一。

他做这些,这并不是为了打发时光或者寻找刺激,而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潘志祥身边有个小圈子,有的是同事,医院的医生,也有机关的干部。

大家有个共同的爱好,喜欢自然,喜欢拍摄野生的动物。

仙居角蜍

万千生物,构成了一个生动的世界。但是,随着气候变暖,人类活动的破坏等等原因,很多生物正在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或全球范围内消失。

潘志祥他们在做的,就是通过影像,记录下这些生物多姿多彩的样子。或许,很多年以后,它们就没有了,但至少影像留了下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可能一时看不到成效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一直做下去。”潘志祥说。

黑框蟾蜍

上个月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潘志祥去拍了一些蛙。有天台粗皮蛙,中国雨蛙,小竹叶蛙,中华大蟾蜍,泽陆蛙,大绿臭蛙等等。

他发现,以前一些常见的动物现在很难找到,也许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蝴蝶的卵

蝴蝶的卵

潘志祥还拍了很多蝴蝶,以及它们的卵。他的电脑里,有两百多种蝴蝶的照片,每一种都很漂亮。

这也是蝴蝶的卵。

这也是蝴蝶的卵。

拍摄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潘志祥总会被生命的惊喜所打动。这也是一种乐趣。

有一种红灰蝶(Lyccaenaphlaeas),是难得一见的带红色斑的灰蝶。它的卵,潘志祥找了三年,一直没找到,没想到,有一天午后,很偶然的在田里发现了它。

潘志祥把它带回实验室,养了39天,顺利化成了蛹。

蝴蝶羽化的过程,也很神奇。从一颗卵,到翅膀慢慢成形,潘志祥都会拍下来。

牛背鹭(Bubulcusibis),是一种以虫为主食的鹭类,经常会与牛一起玩耍而得名。分布于温带地区,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博茨瓦纳的国鸟。

有一次,为了拍牛背鹭,涉水靠近目标,刚选好角度,快门才响了一次,就被愤怒的水牛追着跑。一小时后,换了条路靠近目标,才拍下一组满意的生态照片。

在潘志祥的镜头下,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他的朋友圈,就是一个动物世界。

跳虫(Springtail),三大土壤动物之一,对环境物质循环有很大促进作用,是良好的生态指示生物。潘志祥最近拍到了一组它们的照片。

在进食的蛞蝓

蛞蝓,一类常见的陆生无壳软体动物,通常雨后或晚上活动。雷雨后,大量个体会出来觅食,潘志祥仔细观察了它的同类残杀过程,很精彩,充满了自然法则。

……

一共拍了多少张照片,潘志祥没有统计过。

“太多了。”以后有机会,他打算做一些展览和科普宣传,“让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