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黑釉的魅力(二)-建盏油滴-沙家櫪

二:浅谈宋、金黑釉油滴(下)

原创作品建窑油滴-沙家櫪

油滴釉作品自唐代定窑偶然出现以来,南北许多窑口都有烧造,但是产量极为稀少,很有可能还是一种偶然性的产品,而非已被掌握了的必然产品,不然就是古人不太喜欢这种“油滴”?没有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凡能有点艺术品位、审美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为什么没有被宋徽宗看中?一是宋徽宗没有机缘看到,二是这些“油滴”都是南宋以后之物,尤其是建阳窑都是南宋的作品,这种偶然性的作品不被世人看好,只有“好稀”的‘怪人’才能品味到它的内在之美。

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在唐代中、晚期建阳窑就已经烧造瓷器,以青瓷釉为主,多以青中泛黄、青中泛灰的不稳定釉色,外壁施釉不及底,呈细小开片,胎釉烧结不佳,有脱釉现象。黑釉始烧于十世纪中、后期,产品胎釉皆薄,胎色灰黑,釉色黑褐、酱黑,光素无文。北宋晚期开始烧造厚胎、厚釉的“兔毫釉”建盏。建盏,是指北宋末以来在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一带烧造的黑釉茶盏,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建盏的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因釉料、火候的不同,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及曜变状高温窑变反应,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建盏的斑纹和肌理由内而外焕发,深邃迷人,充满魅力。

建盏的“油滴釉”是从釉内经高温烧造浮现于釉表,含铁元素分离的自然效果。是烧造最著名的“兔毫釉”而未能达到时间、炉温或因某种特殊原因而形成的‘不成功兔毫釉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一推手宋徽宗欣赏“兔毫釉”,上行下效,文人雅士无不追捧,窑工们便全力烧造“兔毫釉”,虽然兔毫釉在晚唐的定窑还只是一种偶然,传到了水吉镇适应了水土,从偶然便成了必然,当然了,在烧造过程中也少不了出现意外,“油滴”就是烧造兔毫釉中的意外,为什么那么美丽斑斓、五光十色的矅变釉没有打动宋徽宗的心呢?却在南宋以后悉数流入日本?这里面的原由就是“油滴釉”是烧造“兔毫釉”时不成功的‘次品’!“油滴釉”出炉时并没有那些让人羡慕的耀眼光芒,只是没有成功拉出丝的理想效果,呈现‘斑斓’牛皮癣似的不起眼的斑点,我们设想一下,成为日本国宝的矅变盏,如果没有那璀璨的光环,还不就像‘瘌痢头’一样的平庸丑陋吗?通常窑工们无暇顾及,当做‘废品’丢弃在一旁,后被天目山的僧侣发现并拾得带回山中喝茶,时间的磨砺、茶水的滋养,慢慢焕发出了耀眼的彩荤,那是上天赋予它们的潜在魅力(很多黑釉都有这种潜力)。天目山历来与印度、东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也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一批又一批高僧前来参拜学习。十三世纪初,就有高丽、蒙古、南韶、暹罗、天竺等僧侣到此,更常有日本佛教团体来天目山参佛寻祖,偶然的机遇那被僧侣带回山上的不成功的“兔毫釉”被日本僧人发现,并爱不释手,几经周折这些不起眼的‘烂疮斑驳’的、不成功的兔毫盏都被日本僧人带回日本,那五光十色耀眼彩虹应该是在南宋中、晚期渐渐显现出来的,所有够滋润的黑釉上面经过岁月的氧化、侵蚀、茶叶的滋养都有不同程度的“蓝光”,那是岁月留在黑釉表面的‘包浆’,随着时间和保存情况的不同,这种‘蓝光’慢慢会增长和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彩虹,被日本人称之“碗中宇宙”,其实油滴是在烧成一定温度时浮现于釉表,如果持续时间长了,聚集在釉表的“红油滴”、“银油滴”就会开始流动形成丝丝条状“兔毫釉”,油滴就是还没有形成流动拉丝时候急速遇冷,因此固定在釉表,我们通过建阳地区出土的残片可以清楚地看出“油滴”向“兔毫”转变的成因,当然,不是所有的都能出彩荤。

图32:建阳地区出土宋代油滴-兔毫釉,左图是“金油滴”初成,右图是在高温炉内继续烧造,油滴开始流动拉丝,直到丝拉的够长、够细方为尚品。上图是不会出彩的油滴,下图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大自然赋予它们美丽的彩荤。

日本人称“天目”的缘由,南宋时期很多日本僧侣来天目山拜佛寻根,开山始祖为竺法旷。嗣后,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天目佛事大盛,名僧辈出,僧侣盈千。在国内,成为临济宗中兴之地;历代以来天目山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将公元-年间中日贸易往来作了统计,中国商团由明州启程,来往于日本达百多次,平均三年往返一次,带去大量丝绸、瓷器、书籍、出售,贩回砂金、水银和锡。自从日本僧侣在南宋时期将天目山得到的建盏带回日本以后,随着日本对黑釉盏饮茶的习惯日盛,中国各地的黑釉、油滴、兔毫等相继流入日本,由于当时对很多的窑口分辨不清楚,又由于最早传入日本的“矅变”来自天目山,因此就将这类黑釉称之为“天目盏”,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临安地区当时也烧制这类黑釉盏,与建阳水吉窑黑胎不同,却与玉林窑相仿,故此,对这类黑釉盏统称“天目盏”。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这只“稻叶天目”据年的《玩货名物记》载,最早可能由僧侣传入(推测可能是僧人荣西或同期僧人),后归德川将军家、稻叶家、年由长岩崎购得,自知不配使用,于年成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珍藏至今。

图36: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南宋代建阳窑矅变盏

图36B: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南宋代建阳窑矅变盏底

南宋嘉定十六年(),日本国曾派陶工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的方法,回国后在濑户设厂烧造黑釉瓷器,这便是以后所称颂的“濑户物”。日本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京都大德寺创建于年,是京都最大的寺院,以禅宗文化为中心,亦以茶道闻名,“禅茶一味”似源于此,大德寺龙光院收藏的这件南宋建阳窑矅变盏极少公开展览,犹如夜空中的星象图,内壁乍看似“油滴”,细观釉斑会随着光线改变而呈现五颜六色。它虽不及静嘉堂曜变那么耀眼,却有着曜变特有的黑斑点套紫蓝色光环,其美在于含蓄,经久耐看。所以也于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

图37:日本龙光院收藏南宋建阳窑矅变盏

图37B:日本龙光院收藏南宋建阳窑矅变盏底

“兔毫釉”技术是被河北地区屡遭战火,而逃难的窑工们将定窑的兔毫釉烧造技术带到了水吉镇,而在水吉镇大展宏图,成就了建阳水吉镇问鼎天下的“兔毫釉”,宋徽宗是建盏最大的推手之一,建阳窑文化的鼎盛时期离不开宋徽宗,南宋时期则更多的是传承、发展。宋徽宗对建盏喜爱有加,并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藤田美术馆和静嘉堂收藏的南宋建阳窑“曜变天目”器内曜变斑密布,外壁肥厚的釉面上也见若隐若离的犹如夜空星辰的斑点。内箱盖上金粉书“御茶碗曜变”,外箱盖黑漆书“御茶碗曜变”。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

图38:日本藤田美术馆藏南宋建阳窑矅变盏

图:日本藤田美术馆藏南宋建阳窑矅变盏底

美秀美术馆是一座年由贝津铭设计建造的私立美术馆,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自然保护区,收藏有大量的中国精美文物,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洛杉矶艺术馆巡展,美秀子以收藏日本古茶具为起点,不断扩展收藏领域,收藏了大量精美的中国文物精品,这件南宋建盏便是其中之一。

图39:美秀美术馆藏南宋建阳窑类“矅变”盏

图39B:美秀美术馆藏南宋建阳窑类“矅变”盏底

安宅是一位在日本很著名的大藏家,过手藏品都非常经典,大阪国立博物馆藏的那只建窑油滴盏也是安宅旧藏。该盏有似朦胧的夜空中繁星点点,虽无璀璨的五彩光环,却也是件极具特色的极品。

图40:日本著名藏家安宅旧藏南宋建窑油滴盏

图40B:日本著名藏家安宅旧藏南宋建窑油滴盏底

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是继东京、京都、奈良之后第四大国立博物馆,这只南宋建阳窑油滴盏曾为江户后期著名茶人松坪不昧公所藏,经日本文部省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图41: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南宋建阳窑油滴盏

图41B: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南宋建阳窑油滴盏底

大阪国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南宋建窑油滴天目原属安宅旧藏,也被列为国宝,与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那件同属安宅旧藏。

图42:大阪国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南宋建窑油滴天目盏

图42B:大阪国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南宋建窑油滴天目盏底

十二世纪的镰仓时代,两度入宋的日本留学僧人荣西从中国带回了茶具、茶籽,以及饮茶的方式,也就是后来所谓“茶道”,由于在天目山修禅、学喝茶,建盏也是在此所获,因此回到日本就将这类黑釉称之为“天目”盏(TEMOOKU),又将临济宗的黄龙派带入日本,而随之而来的建盏则成为日本茶道中最为重要的“唐物”,这里所谓的“唐物”就是指中国货。

日本有关建盏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十六世纪《君台观左右帐记》,以足利义满将军所藏中国宝物造册,其中对建盏描述:“矅变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宋代系统论述茶具的书有三本,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审安老人《茶具图赞》。《茶具图赞》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yǔ,粗劣),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对于建盏的认识,宋代人与现代人的审美有所不同,尤其是宋徽宗推崇“兔毫”,这种没有烧造成功的兔毫自然不被重视,加之那时候这些建盏釉面上还没有浮现‘五彩斑斓’彩虹,不然这么美妙的建盏不可能不被深得审美的宋徽宗遗弃而流入日本呢,绚丽夺目的彩虹蓝光是岁月赋予古代黑釉瓷的神秘光环,那是岁月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环境的洗礼,而不是人为所得,不像现如今的‘矅变‘釉是经过配方烧制出来的,出炉就已经有了‘五彩光环’,不过这种‘光环’与自然形成的“岁月光环”完全不同。“岁月的彩虹”在南北诸窑的黑釉器物上都能找到,有的泛绿‘苍蝇翅’(参见上一期黑釉沥线纹图2)、有的闪‘萤蓝’色光(参见上期黑釉沥线纹图13),以及《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下册-页,五代定窑黑釉梅瓶和诸多古代色釉器物上都能找到所谓的‘苍蝇翅’或称‘哈利光’。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智慧,我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让爱好者了解不同视角的最新观点。

朋友如果你喜欢就请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