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翁/文
紫花坪书院,就是在祠堂院内占用六间西房,为本家子弟承担启蒙教育,有空位时也接纳外姓孩子。书院中也可在此温习《大学》《中庸》等与八股文。
张姓家族,人多势众,历史名人更是犹如繁星。历史明确记载的大清前各朝宰相就有六十五位,享有宰相俸禄之将帅者有一百二十九名。
这个所述名人屏,只是将紫花坪祠堂书院中原有一十五幅条屏中之十三位录出来,还有其它两位已经没有准确记载了,因为说法难以统一,所以暂且不录。
今将这十三位有记录者录出如是:部分内容略有增加。原本就是屏外有册,本文将屏册合并,比原屏册稿增加了一些近年来发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九龄公条目之中。
这十五位名人的事迹,是原来要在书院每天的学业之中,都基本能讲到的内容,目的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培养教育张家子孙。
张仲(生年不详----前年)
孝友家风万世师表
张仲:号仲甫,挥公五十八世孙。周宣王时与尹吉甫同为卿士,佐周室中兴,有文治之功,后世称“元老诗人”。诗经三百篇小雅中,有一首“六月”之诗,其卒章曰: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从此,张仲支脉主称为“孝友堂”即源于此诗。
张仪(生年不详----前年)
三寸不烂可服六国
张仪,魏人,与苏秦俱师鬼谷子,后来苏秦相赵,仪往谒。但受到排挤,被诬偷了玉璧而惨遭毒打。
回家后妻子痛心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学习那些纵横游说之理论,那里会受到这般污辱”?张仪却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否、完整否?只要这三寸之物没有被打烂、还完整,这就足够了”。
果然,他凭三寸不烂之舌,先游说秦国,秦惠王以为相。而后游说诸国,皆背苏秦之合纵,六国连横事秦,张仪大获成功。
秦国遂封其为“武信君”,并赐封五座城池。
张良(公元前年----前年)
灭秦兴汉英雄神仙
张良,字子房,号仁寿,挥公第八十代孙。祖张开地、父张平,祖、父曾相韩五君。
良少时,貌美而艳,颜若娇妇,刚柔有度,性智且勇。
秦灭韩,良悉以家财求客为韩复仇。得力士阻击秦始皇于博浪沙,旋抛大铁锥误中秦始皇副车。
秦求索捕之甚急,良乃更姓名而亡匿下邳,寻受兵法。遗桥三进履而门黄石公。佐汉高祖刘邦灭秦诛项,五载以定天下,成帝业,封留候。
晚好黄老,从赤松子游,学神仙辟谷之术。晚年于紫柏山写成《张姓族谱修纂要略》,为至今记载最早的族谱修纂专著。华夏各家族之修纂族谱,据传也是由良公所创理论而立。
而良公自己家族之谱,却没有在他有生之年修成。最终卒于陕西留坝紫柏山。
索隐述赞曰:
留候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汉。进履宜假,运筹神算。
横阳以立,申徙作杆。灞上扶危,固陵靖乱。人称三杰,辨推入难。
赤松愿游,白驹难绊。差彼雄略,曾非魁岸。
张骞(生年不详----前年)
西域拓疆丝绸辟路
张骞,西汉汉中城固人。建元二年,汉武帝征募出使大月氏使者,试图东西联合夹攻匈奴。
张骞应募后,一行百余人行进到河西走廊时,被匈奴捉去做了俘虏。迫降不成,匈奴王单于就逼迫张骞与匈奴姑娘成婚。想用儿女之情,父子之爱,拴住张骞的心。
十多年后,张骞已经有了半个匈奴血统的儿子,但仍“持汉节不失”。瞅准机会,带着甘父等人逃脱,继续西进,到达了大月氏国。
张骞首次游说无果,东返途中,又被匈奴扣留。
一年以后,匈奴老单于逝世,国内大乱,张骞趁机逃回祖国。十数年来持汉节不失,矢志不移地忠诚心志,感动了汉武帝,封为太中大夫。
后来,他随军攻打匈奴。由于熟悉地形、军情、水草。所以,屡立战功,封为博望侯。
元狞四年,张骞再次奉旨出使西域,兼有外交与商贸两项职能。此时匈奴已经势弱,汉室空前兴盛。他所率庞大使团,有纵横之士多人,好马余骥,一万头牛羊。最重要的是有三百匹良马,驮负了大量的丝绸纺织品。
到达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后,分遣使团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于阗等国进行丝绸物资贸易与外交活动、与西域各国正式通好。
张骞四年以后才回到长安,此后,汉武帝又派了多批次使臣到上述国家联络,广泛开展丝绸商业贸易。
是张骞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地开创了历史上这条“丝绸之路”。
张衡(公元78——年)
天文地理科技泰斗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人。是东汉时期天文学家、科学家、文学家。
张衡幼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天资聪慧,十几岁时,便积累了相当丰富地知识。
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张衡离开家乡,开始游历名都大邑,求师问业。
曾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诵《五经》,贯六艺。十八岁便写成了第一篇文学作品《温泉赋》。
永初四年(公元年),张衡由鲍德举荐,进京作了郎中,在任三年,迁升为尚书侍郎。
元初二年(公元年)又调升太师令,掌管天文、历法、预报天象气候。从此,他潜心钻研天文学,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到了公元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公元年,他就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自动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同时他还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张衡还创造发明了计里鼓车、指南车、测影土圭、独木飞雕(人造飞行器)等。还撰写了《历法灵宪》和《算罔论》,著有30多卷科学、哲学、文学方面的著作。他在历法、算学、哲学、绘画以及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大成就。为世界技术进步,为祖国的科学事业,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纪念张衡,上世纪50年代,我国出版了纪念张衡的邮票。为了纪念张衡对科技事业的贡献,宇宙中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星,月球上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张道陵(公元34----年)
山居龙虎道隆亿尊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挥公第八十九代孙,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
也是西汉留侯张良九世孙,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出生于浙江天目山。
张道陵相貌怪异,身长9尺3寸,浓眉大脸,垂手过膝,有浓密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
光武帝初时,张道陵曾任江州令(今重庆);建武二十二年时欲征召为博士,三十年时又欲征召为太博,均被婉拒。
建武中元年间,往鹤鸣山修道,永平六年著成道书廿四卷;并用玄符、水咒法,为百姓治病,开创冥功大法。
他传道教化民众,引导百姓拥戴朝廷,创立了天师正一道派。
推动、发展、普及了道教助国辅政之思想;倡导道教广纳百家言,不排斥任何其它教派之量函。能包容天下,保持道德立教、道法自然之道家传统。
老百姓拜他为师的信士,就达几万众之多,人称张天师。
汉永建初年,顺帝拜张道陵为汉丞相天师,食俸二千石。
至今,供奉张道陵的道观,都名曰:“汉丞相天师府”。
公元年仙逝,以汉丞相法印、桃木上方宝剑、封赐降魔玉册等留予子孙;遗教永世承袭道术,道法天地,辅政助国。
后世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龙虎山设坛建观,其后人一直传道至今。
张天师所传道教、玄术、方术、丹术一直在民间流传。道教今天仍为中国国教。绝大部分丹术、方术、预测术,当世仍然在流传应用。
到了唐朝,唐玄宗亲自吟诗赞曰:
邈彼炎汉,天图中缺。万类销残,三灵荡越。惟师应运,神威迅发。
躬侍元元,亲传秘诀。妖毒云躯,崇山剑裂。大布声教,全清蛊孽。
一振无为,永光有截。鸾鹤斯迈,丹青是设。玉像真仪,传芳不歇。
张角(生年不详----年)
农民领袖起义英雄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混乱,太平道兴起。东汉末年,太平道领袖、河北钜鹿(今平乡县)人张角,自称太贤良师,借为人治病之便,在贫苦农民中间,广泛宣传太平道之教义,竖立天下人人平等之思想。
并公开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苍天”指汉朝庭,“黄天”即是张角自喻,“甲子”就是公元年。
这个朗朗上口,好念好记的口号,在我国农民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只用了十几个字,就起到了号召人民的作用。
长江以北,青、徐等八州府的贫苦农民,纷纷投奔起义队伍,信奉太平道的群众发展到几十万人。
汉灵帝中平元年(年)2月,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事先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在张角的组织领导之下爆发了。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地公将军,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
起义军的将士头裹黄巾,故被称为黄巾军,史上称“黄巾起义”。黄巾军骁勇能战,“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不到一个月,就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在颖川,由于黄巾军缺乏作战经验,在长满蒿草的地方扎营,被汉军皇甫嵩借风势偷袭,火攻成功。朱儁、曹操又乘势夹击,黄巾军大败,几万人壮烈牺牲。
颖川一战,形势逆转,恰在这时,张角不幸病逝,使农民起义军失去了自己杰出的领袖。后来其弟张梁、张宝指挥的十几万起义军,也和皇甫嵩恶战,由于作战经验缺乏,遭敌偷袭,不幸失败,全部壮烈牺牲。
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已经动摇了东汉混乱政权的根基,致使东汉政权摇摇欲坠。而后就形成了分裂割据的三国时代。
张仲景(----年)
方药之祖医中至圣
张仲景,字玑,东汉时著名医学家。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所创建的行医理论“六经”与“八纲”与辩证施治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这些理论至今仍被中医界所奉为医界至圣经典。
公元年到年,南阳地方伤寒病流行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开始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辨证论治的规律,又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另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此书经后人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不朽的医学巨著。该书对病理、诊断、治疗、用药都有详细论述。
它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之大成,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学方剂名著。
张仲景也从此被人们尊称为“方书之祖”、“医圣”。
张飞(生年不详----年)
一吼长坂江水倒流
张飞,字翼德,号益德,琢郡(今河北琢县)人。少年时期就相当勤奋,曾以屠宰猪、牛、羊为业。
年青时就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其时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翼德公跟随刘备征战四方,身经百战。
曾经于长坂桥头率众二十余人,眼见有数万曹军在对岸进又不敢进,退又不想退。公断然一声大喝,声震如雷。
曹军大嚇,士卒一时头脑眩晕,造成了看见江水倒流、波涛逐岸的幻觉。这一声怒吼,不只是吓退了曹操数万大军,而且还争相溃逃,践踏死伤者不计其数。
后来取益州、江州,义释巴郡太守严颜。督军巴西时,智胜张郃。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刘备封其为车骑将军。
先后被封为新亭侯、西乡侯。与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同封为五虎上将。章武元年随刘备东征吴国,临行被部将杀害,刘备痛失臂膀,追赠为“恒侯”。
翼德公并非象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一介豹头环眼的鲁莽勇夫。他不但是智勇双全之士,而且绘画与书法作品,留世的也不在少数。
元代画家吴镇,曾题有一首《张益德祠》曰:“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诗中对张飞的草书书法与绘画作品,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赞誉之词义,甚至超越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魏国书法家钟繇、吴国画家皇像。
留世之文学作品,比较有名的是《真多山游记》,《立马铭》等。真实的益德公,是一位多才多艺之人;但暴躁的脾气性格,也应该是真实的。
张飞少时,就以力大、勤奋、无惧、义气著称。从唐德宗朝起,至宋以来,皇家都设有专庙祭祀。道家也恭奉张飞为“益德祖师”,至今,仍然被天下屠家逐户供奉享祭。
张华(公元-年)
人文书史博物有志
张华,字重理,号茂先。范阳“进履堂”浚公长子,挥公第世、良公第23代孙,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
华公博极今古,文章名世。曹魏时,作“鹪鹩赋”为阮籍所重。比之“王佐之才”,声名大振,累官至中书郎。
西晋建立以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武帝泰始七年(年)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并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咸宁五年免相,改任度支尚书,泰康三年,任都督幽州诸军事乌桓校尉。在安北将军任上,尽力抚降纳叛,怀柔各部族,做到了保境安民,天下太平。
永熙元年(公元年)任太子太傅。元康元年(年)再度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
再拜相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壮武郡公。著作有《博物志》一书和《张司空集》与《诗文集》传世。
张公艺(公元---年)
书忍百幅,同居九世
张公艺,号子禄,挥公第世、良公39代孙,亲兄弟十人,曾官廷尉,九世同居,家有人口九百。
北齐东安王高永乐,特遣使梁子恭抚慰,旌表其门第。
秦王李世民被隋将徐圆明追赶,作战受伤后落荒而逃,又不幸马失前蹄,跌落水中。在不知情之中,被公艺公救起,并用自家“百年堂”阿胶与其它药物为其治病疗伤。
秦王康复以后,因不便留下姓名而惜别离去。张公艺认为是很平常地善事一件,公艺公也根本没有记在心上。
太宗登基以后,却于贞观九年,赐给公艺公御制“义和广堂”金匾一块,以表彰其百年堂“阿胶”和张家药铺的神奇药效。也为答谢救命之恩,另外还为其九世同居之门第有旌表之意。
从此,张家“百年堂”药铺,就按御匾更名为“义和广堂”。
贞观年间,又拨皇银在当年唐王落水之处、公艺公府门之外,修建“访贤桥”一座。大石桥至今仍然可供现代大卡车对向通行,后称古贤桥(在今河南台前县)。
唐高宗麟德元年封禅泰山,专门从开封改道,绕行郓州寿张县张家庄。携皇后武则天幸其宅第,以问九世之本末。公书百个“忍”字以对。
高宗随即亲书“百忍义门”四字,并在大石桥与公艺公府之间,赐建“百忍义门”牌坊一座,再次旌表其门第。并御笔题封其居所为“百忍堂”,这就是张姓百忍堂堂号地来历。
张说(公元---年)
巧舌朝辨不惧灭族
张说(yue),字道济,河南洛阳人。坊间传有张说为翼德公后人的说法,佐证资料不足。
唐中宗嗣圣年间,说公一十八岁,武则天在洛阳南门太学,亲自主持的制科考试中,说公“策论应对”为天下第一。
入朝后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凤阁舍人等职。又奉命主持编纂《三教珠英》。武则天长安二年,《三教珠英》修成,张说改任右史、内供奉。
说公脾气暴躁,又刚正不阿,公开声言我就是爱钱,但却决不贪腐。与同僚很不和睦。
还因为不肯诬陷魏元忠谋反,冒着灭族的危险,巧妙地诱惑张宗昌在朝堂之上,于武则天当面,暴露其奸佞真相。
继之,张说还敢于就在武则天的面前,当殿揭发二张(张宗昌、张易之)之罪,虽然没遭灭族,但也当场就被下旨流放钦州。
说公还曾经被数次贬到相州、岳州、幽州,任剌史。
说公也曾以文官统兵,出任朔方、天兵节度使,领军戍边。同时还在军中记录国事,修纂汉、唐国史。
因为他主动积极备战,勤于操练士卒,在任朔方天兵节度使期间,可谓兵精将勇,粮多器利。
出兵讨伐突厥叛将康待宾,兵出合河关,凭党项之功一役全胜。后又接“尽诛党项”密旨,公抗旨不行。命党项循汉而委以军务。
为了安抚党项,又奏请在朔方新筑一城,命名并设置为麟州(陕西神木县)。不久,再借党项之力而又平定了康愿子叛乱,因而战功卓著。
后来,又被武则天召回,任兵部员外郎、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加弘文馆大学士等职。
唐睿宗景云二年正月拜相,同年十月免相。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七月,二次拜相,同年十月又免相。开元九年九月,第三次拜相,十四年四月免相,三次累计任宰相职不足六年。
开元十八年(年),张说病逝,寿64岁。说公临终卧于病榻时、在弥留之际,玄宗李隆基天天看望,并亲自为说公书写药方。
说公病逝后,唐玄宗在光顺门为张说举哀,并还亲自撰写了说公神道碑碑文,又追赠为太师,谥号文贞。
说公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章大家之名。掌管朝廷制诰著作三十多年,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为人心态极好,不论是贬谪流放,还是统兵拜相,心情都是同样乐观不羁,而且笔耕不辍,留世著作颇丰。
除主持编纂《三教珠英》外,还著有《今上实录》二十卷,《张燕公集》二十五卷,《洪崖先生传》一卷等。
《全唐文》中收录其文章篇,《全唐诗》中收录其诗作首。
张九龄(公元----年)
相开南粤诗著盛唐
张九龄,挥公世、良公43世孙,韶州“敬履堂”壮公第19世孙。广东韶关人,唐开元名相,是有史以来岭南封相第一人。
他所以值得岭南人引以为光荣和骄傲,并不只是他官居首辅,更主要的是他的文章、道德、勋业彪炳于史册,至今仍光芒闪烁,照耀人间。
他的文章造诣很高,当朝宰相张说时号称“燕许大手笔”;但他见了九龄公的诗文后,击节叹赏,誉之为“后出诗人之冠”。玄宗皇帝李隆基更是称“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其诗歌的风骨,上承陈子昂,下启李、杜;是推动初唐诗向盛唐诗发展的关键人物。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二首五言诗即为九龄公之作,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因九龄公在给唐玄宗寿辰献礼时,呈献了自撰帝王教科书、《千秋金鉴录》五卷,此为张家盛事。从此,韶州“敬履堂”就更名为“金鉴堂”。
玄宗御览九龄公画像曾赞曰:
公生平以社稷自任,抗危言而无所避,秉大节而无所夺;
群贤依赖,天下仰重,凛凛乎天下之望焉!
又赞曰:
唐有栋臣,往矣其邈。世传其像,以觉后学。德容恢异,天骨峻擢。
波澄东溟,日照泰岳。且瞻崇崇,起敬起忠。貌与神会,凛然生风。
气蕴逆鳞,色形匪躬。当时曲直,如在胸中。鲲鳞初脱,激海以化。
羊角中颓,靡天而下。无喜无愠,亦如斯画。呜乎为臣,儆尔夙夜。
右正言任伯再赞:
太平宰相,世间文英。泰山乔岳,毓秀含灵。
螽斯麟趾,振振云礽。秉国之钧,鉴空衡平。
九龄公庙,在韶关市东,洪义里武陵源丞相山上;庙内有九龄公石雕像。庙门两旁,镌刻着唐玄宗题联:
上联是: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
下联是: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九龄公墓在庙后约五十米,有墓室,长、宽各一丈五尺,高约两丈,墓壁有残存壁画、墓志铭等重要文物。
0年发掘,现在于纪念馆保存。
墓旁竖有四块石碑,其中一块为唐杜工“八哀诗”:“吊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韶关市中心闹市区,现有风度街一条,以纪念岭南第一位名相张九龄。并且在市区还建有“曲江园”,是纪念九龄公的专题公园。
紫花坪百忍堂张家族人注意:本文凡标有挥公世代孙者,即吾支脉历代祖先。这些都是历代族谱记载清楚者。没有标明世代者即非本支脉,本支族谱虽然没有记录,但也是张姓祖先,在各支脉自家族谱中会有记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