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寿县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总面积为平方千米。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多件,二、三级文物多件。
第九名怀远县
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誉。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全县辖18个乡镇、个村(居),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怀远经济开发区、龙亢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亢农场、古城镇),蚌埠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龙亢农场)。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怀远农业资源丰富。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8万亩,糯稻种植面积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1.2万亩,盛产优质糯稻、小麦、蔬菜、畜禽、水产品等。“怀远石榴”远近闻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怀远区位优势明显。县城紧邻蚌埠市区,国道、省道、省道穿境而过,京台高速、宁洛高速在县内设有三个出口。怀远水系发达,境内有9条河流,其中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交通十分便利。
怀远历史文化深厚。是大禹治水、召会诸侯之地望所在。拥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皖北地区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怀远花鼓灯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年来,怀远县以“加速崛起、转型发展、强县富民”为主题,立足资源禀赋,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形成了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不锈钢、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第八名当涂县
当涂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10镇1乡2个省级开发园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
境内“一山四水五分田”,生态保护良好,境内河流纵横、青山绿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近年来,当涂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四整治四提升四突破”行动、全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全省(县、市)第1、全国县级第2、全国县(市)第11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另外当涂县还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安徽省生态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安徽省文明示范县、安徽省园林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等一系列称号。黄池镇入列全国特色小镇。
当涂县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县之基,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制造强县,实现工业倍增,基本形成了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构建了以当涂经济开发区、青山河高新园区和4个中心镇工业集中区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实现梯队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优质水产品、优质畜禽、优质粮油、优质蔬菜和高效林业等五大农业经济板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金融业为保障,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当涂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十强县前列,在全国百强县中年年都进位。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2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1位、全国“双创”百强县第80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4年居全省县级第1位。
第七名和县
和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县域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镇,人口54万。基本情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各类蔬菜万吨,产值达21亿元,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港澳台和日本、韩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地,年蔬菜出口产值达0万美元;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现代农业最具投资价值县、全国青少年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全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年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
和县区位优越,东有南京、马鞍山,南有芜湖,西临合肥,北靠滁州,位于五大城市之间;和县濒临长江,拥有长江岸线41.6公里;和县交通便捷,马巢高速横贯东西,马滁高速纵贯南北;和县是国家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食品工业园)、省级精细化工基地、省级经济开发区、马鞍山(和县)绿色建材产业园等四大建设平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泵阀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精细化工、绿色建材、食品工业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了3D打印、机器人、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和县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鸡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20.4%。和县山水资源丰富,坐拥“三山”“三湖”,即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其中,鸡笼山-半月湖景区、香泉旅游区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登临点兵的镇淮楼,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当前,我县正围绕一区三镇,推进全县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健康休闲、山水乡情的“生态城”以及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六名宁国市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市域面积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人口约38万,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次。
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自东汉建安13年置县,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大自然赋予宁国的青山秀水、清新空气和宜人气侯,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宁国交通便利,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正日益成为最佳人居地和最佳投资地。
宁国地处皖东南,东临苏杭,西依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目前,宣宁、宁绩、宁千高速已建成通车,宁广高速动工建设,申嘉湖西延宁国段启动前期工作,已初步形成北通我省政治中心、南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东接长三角经济圈的高速路网,构筑起“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实现与苏浙沪先发地区无缝对接。
宁国综合实力领先。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战略,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8.8%;完成财政收入44.9亿元,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增长8.5%。“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66位,“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排名保持第4位。
第五名太和县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桔梗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
国道、京九铁路、济广高速纵贯南北,省道、漯阜铁路、南洛高速横跨东西;距阜阳4C级机场、京九线最大枢纽阜阳客运站仅30分钟车程,2个多小时可达武汉、郑州、合肥、南京。被称为“华东第二通道”的商合杭高铁在太和设站。
四十万“农商大军”造就了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再生、发制品、工业筛网四大主导产业。年,太和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年,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年,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第四名天长市
天长地处安徽省的最东部,除一面与本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三面皆被江苏五县市区(六合、仪征、高邮、金湖、盱眙)环抱。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其中市区人口约20万,下辖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天长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自己的生日千秋节(后改为天长节)而特设的一个县。为纪念已故新四军罗炳辉将军曾两度更名为“炳辉县”。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天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在全省保持前十名,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十年十强的县市,在滁州市连续多年保持综合考核第一的位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十强、中部百强,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行列,年11月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同比增长9.0%;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1亿元,增长10.4%;财政收入45.9亿元,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9%。
第三名长丰县
长丰,地处安徽省中部,居合肥、淮南、蚌埠三市之间,县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建县于年,取“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意而得名。建县伊始,长丰是后天不足的年轻县、旱涝频发的多灾县、结构单一的农业县,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建县50多年来,长丰历经了“前30年治穷、中间10年探索、近10多年快速发展”几个阶段,脱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年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9位。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继续争先进位,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87位,同时进入投资潜力百强县第76位、创新创业百强县第70位。同时,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平安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增长8.2%;规上工业总产值.12亿元,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21.2%,其中工业投资.96亿元,增长17.8%;财政收入55.14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11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5亿元,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
县域整体位于省会合肥市北部,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双轴联动“双城双轴”的发展格局,是省会辐射皖北的“桥头堡”,合淮同城化的“承接地”。围绕北城、县城两个核心,沿合淮路、合水路两条发展轴,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配套齐全的特色乡镇。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在县域设有2个客运站,全国唯一。合徐高速、合淮阜高速、滁淮高速、北三环高速形成覆盖县域“井”字型高速网,7个高速道口通达便捷。
第二名肥东县
肥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肥东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腹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处于对接长三角、畅通苏皖沪的战略支点上,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资本转移中,肥东首得其利。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出“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将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合肥是与南京、杭州具有同等地位的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和国际化都市区,所有这些政策利好都与肥东深度关联。肥东交通发达。淮南铁路、合宁(合武)高铁、京福高铁纵贯东西、连接南北,并设有肥东火车站、长临河高铁站。正在建设的“华东第二通道”商合杭高铁将直达杭州。合宁、合芜、合徐、合六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肥东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县城店埠,店埠三级航道工程动工建设,肥东通江达海优势凸现。
肥东是区域大县、经济强县。肥东是合肥市辖县、全省人口大县,总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万,辖18个乡镇、个村(居、社区。以肥东为圆心、半径为公里的范围内覆盖了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约万平方公里、5亿人口。肥东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在安徽县域第一方阵,连续荣获“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位次分别由77位、61位上升到74位、59位。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同比增长8.1%;财政收入56.6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7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增长13.2%,其中工业投资.2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6.7%;建筑业产值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增长16%。
肥东傍山依水,景色秀丽。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烟波浩淼、景色如画,有其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蓝天碧水、仙鸟浮波。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云烟缭绕、奇石密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和合肥青龙厂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是肥东的“红色名片”。安徽唯一侨乡——长临河镇走出了多名教授、专家、将军,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4人,至今仍保留有多年历史的皖中特色古街。
第一名肥西县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部。东连合肥市郊区,隔巢湖与巢湖市相望;西与六安市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县、庐江县为邻;北抵寿县、长丰县。
肥西县地处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与合肥滨湖新城、高新区、经开区、科学城和政务文化新区无缝对接,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交通便捷,合九、宁西、合武铁路,合宁、合芜、合界高速和、国道穿境而过,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坐落县域北郊,建设中的0吨级派河航道经巢湖可通江达海。
东依全国五大淡水名湖——巢湖,南拥千年水乡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三河镇,中有国家森林公园、“庐阳第一名山”——紫蓬山。全县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4个,其中紫蓬山、肥西老母鸡家园均为国家4A级景区,三河古镇顺利通过国级5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定。县城上派紧临中国中部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三岗,四季花木葱笼,四水婉转环绕,是一座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滨水园林城市。
形成了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其中汽车、家电、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亿元;形成苗木花卉、特色水产、蔬菜园艺等农业特色产业,建成官亭生态园、花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三岗苗木、巢湖银鱼、肥西老母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80.9亿元,增长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7亿元,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增长1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