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纪行

作者:郭秀江

朋友,听过天目山吗?如果听过,天目一词,有没有引起你的好奇和遐想?

天目山位于浙江临安境内,地处浙皖两省交界,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该山有东西两峰,峰顶各有一池,池水常年不枯,自汉代起,名曰“天目”。

绿色伴我行

那年春夏,我客居沪上。六月下旬,同小区的部分离退休老同志组织的旅游团,去了天目山。

旅行社的大巴沿着沪杭高速向杭嘉湖平原驶去,两侧绿化带上花木葱茏。这些在北方得娇生惯养的花木,在这里茁壮得枝繁叶茂。

曾经体味过祖国西南山地的崎岖,也目睹过大西北戈壁的苍凉,比照眼前的一片沃野,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东西部的巨大差异。

长三角与杭嘉湖,是大自然的杰出创造,是上苍对中华民族的慷慨馈赠。这里的土质和气候,被人夸张为“插根木棍在土里,也会长出枝叶来”的,难怪江浙历来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我贪婪地望向窗外,一片片楼群在路旁的绿野上铺张开来,印象中白墙黛瓦的江南标志性田园农舍已所剩无几。

我惊叹于这里城市化的速度,也生出些许的惋惜:这般沃土被水泥大片大片地覆盖,岂不浪费了自然力。

犹如水墨画一般的江南,将会成为永久的回忆吗?那千顷稻花、桑基麻田,也只有向田园诗中去寻觅了?惋惜之余,耳边响起家人常用来嘲笑我的话--杞人忧天。

大巴车从杭州市区的外环线绕了过去,前面即是临安地界了。看到临安二字,让我想起了这一带的青山秀水,曾经繁荣过一个偏安的王朝。

大巴穿过一道长长的隧道之后,身后的平原开始向山区过渡,视野中的山势逐渐地高耸起来,沿路居民区的距离也相应地拉长了。

放眼望去,山山岭岭一派青翠。车上有伙伴估计,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可达99.5%,那0.5%便是零零星星裸露的山岩,像是开山取石的痕迹。即便是开山取石,也让人觉得是小心翼翼地,绝没有很多地区那种满不在乎的大刀阔斧。

不时有封山育林的标语牌,从车窗前闪过,眼前这满目青山,向我们展示了自然力的成就,也展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能。否则,膨胀的贪欲足以摧毁自然的生态平衡,太多的惨景让我们格外珍视这一路的青山绿野。

缓缓的上坡路,进一步升高了脚下的海拔,左侧的山脚下,溪流时隐时现。前方远处,有几座山峰交叠,山色如黛,山腰云雾缭绕,刹有气势。导游说,那就是天目山了。

“大树王国”巡礼

第二日,是我们计划中上山的日子,大家心情激动,早饭后都等在院子里自动集合了。

在景区入口,按规定我们换乘了两辆景区的观光车,脚下的盘山公路在绿色画屏中蜿蜒着。观光车的司机师傅技术过于熟练,几个弯下来,就甩得两位伙伴晕了车。亏了小导游一再地提醒师傅“慢一点”,否则会刹些风景。

早年读茹志鹃的〈〈百合花〉〉,文中的小战士参军前曾在天目山拖毛竹,从那时起,天目山和毛竹便在我心中挂了号。今日上山来,便留意在沿路的树海中寻找毛竹,我想它应该不同于我见过的竹类品类。

有资料介绍,天目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森林景观,如今眼见为实。天目山不愧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道旁的树种大都挂上了简介标牌。可惜集体旅游,脚步匆匆,不能细读,浪费了难得的科普的机会。

一道曲曲弯弯高高低低的石径,把我们从一个景点引向另一个景点。满山的葱茏孕育出的一股股清泉,不时从路旁的山坡喷溅下来。那股甘冽,不由你不停下来向他伸出手去。

空气清新得让我们一次次地深呼吸,恨不得将久居都市吸下的尘埃,来一次彻底地清除,以便由这天然氧吧好好洗一洗被污染的五脏六腑。

四面峰是一远眺的佳处,置身在木制的平台之上,极目远望,群山莽莽苍苍,尽收眼底。导游介绍说在这可以看见钱塘江。大概由于视力的缘故,我终于未能发现江流,但在远眺中,只觉得天穹辽远,地载丰盈,胸中刹时阔朗了许多。

离开四面峰继续前行,仍未看见毛竹,却被另一番景致惊愕得肃然起敬。

几棵高大的杉树在眼前拔地而起,仰头望去,它超越周围的树木,直挺挺地伸向几十米的高空。它所有的枝叶都分布在树干的一侧,不知它的根基有多深,树干有多强硬,才能平衡枝杈的重力保持直立。走到树前,张开双臂,还抱不过半围,有人说,得三人合围。

我惊叹于它的挺拔,惊叹于它的高大。惊叹中,这种高大的身影不时地闯入我们的眼帘。不管在路旁,还是在透过视线的坡地或低谷,他们都是直挺挺地伸向天穹。

我由衷地唱过〈〈小草〉〉,怜惜并尊重它弱小而柔韧的生命。上苍造物,各有所用。但眼前的大树,却让我的心灵震撼了。栋梁的形象和内涵在意识中鲜活起来

正如许多传统的价值观一样,正直的品格在当下已为社会所疏离。眼前,这种杉树却以自身形象启迪着我们,若不是心无旁骛,只一味逢迎招摇,任枝蔓横生,哪里会高大起来!

山中多高树,才见荫森,建筑有栋梁,方能树起大厦。伟器难得,弥足珍贵,而伟器需要正直的品格才能成就。

在路旁一棵大树下,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的标牌,它叫柳杉。这种杉树群落,在世界别国也有分布,但天目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群落。

导游讲,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天目山时,感于此树之巨大,曾御封其一为“大树王”,于是天目山又称大树王国。

火山大石谷

第三日,我们游览火山大石谷。火山大石谷又名天目石谷,紧邻大树王国天目山。

抵达景区时,看见景区许多设施整改扩建刚刚投用,有些工程还在进行。

这一景区的特点可以顾名思义。沿着河谷由低向高一路浏览,谷内巨石成流,激流飞瀑,碧潭如串,两岸奇峰峥嵘,有名人题词石刻。石谷名冠火山,是因为这一道神奇的山水,是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所造就。

尽管是早晨,江南六月的骄阳当头,仍感觉出热力。亏得河谷中溅溅的水流送来阵阵清凉,路旁又有树影山阴遮掩着,大家游兴不减

驴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多有阅历和文化素养。在山光水色中,老伙伴们敞开了胸襟。人生境遇中的不快,不知不觉地随风逝去。伙伴们的学养智慧,也在不知不觉中吸纳进来。旅游是思想的加乘,也是灵魂的减除。

有谁能不赞叹大自然的奇思妙想、鬼斧神工呢!满川大大小小的石头,大概是水力动力的杰作,水流就在这些巨石中激荡着。由于巨石形状与相互位置的千差万别,造成水流的千姿百态。

或成水帘漫过岩石,或成瀑布轰然跌下,跌下后或积为潭,或又束为急流,匆匆下行……在一处大的积水潭里,一池清波中快活着几个游鱼般的小伙子

坐在高低亭旁,望着川流不息的泉水,心里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还有什么力量能这样不动声色,没有污染地制造出一道水流,让他分分秒秒地流淌而不穷尽,近而汇成大江大河呢!

小区旅游团中,有几位志在顶峰的捷足者,在接近山顶的幽谷饭店汇合了,听说通往顶峰火山口的路被封闭了,那么,这就算到了顶峰。

下山后,留在半路的驴友们告诉说,就在我们进军顶峰时,她们造就了另一番风景。自然的山水让她们返老还童了。

在石谷中,这几位老姐妹联手跳起了水上芭蕾,吸引了一群年轻游客前来联欢,无论赛歌还是瑜伽表演,年轻人都为这些多才多艺的阿姨们折服了,分手时竟恋恋不舍。

归途中,大家都说在大石谷玩得好。小区的国老师曾游过大石谷,他说大家这次很幸运,刚好赶上水流大。是呀,如果没有水,大石谷可就没了那份鲜活灵动。

朋友,如果你也来此旅游,但愿也同我们一样幸运。

修改于年6月5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