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端,界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古称震泽、具区、笠泽,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平方公里。太湖湖底平坦,平均水深不到两米,最深处仅2.6米。在湖底的黄土层上曾发现古洼地和古河道,并发掘出距今年以前的大量古文化遗迹、街道和墓葬,由此证明,太湖一带曾为陆地。足见太湖是冲积平原上河道、洼地宣泄不畅及水域扩大而形成。美丽的江苏太湖风光。注入太湖的河流,南有发源于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西有发源于茅山和苏皖之间山地的荆溪,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出水口集中在北部和东部,有70多道水道汇合为望虞河、浏河、吴淞江(苏州河)和黄浦江,分别注入长江。湖周有阳澄湖、淀山湖、澄湖、洮湖、滆湖、长荡湖等较大湖泊余个,千亩以下的湖荡数以千计,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约占三成,大部分是平原水网,分属江苏、浙江和上海。美丽的江苏太湖风光。从地理位置上,长江三角洲中间低,四周稍高,很像一个大碟子,这“碟子”的中部就是太湖。太湖也是江南的水网中心,在一些天然水道之间,开凿的人工水道纵横交织,形成“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的稠密水网。塘浦之间的陆地周围修筑堤防——圩堤,圩内村舍相望,田连阡陌。叫做“塘浦圩田”。一方方农业区就开辟在塘浦之间的棋盘里。这一地区古代的交通,也主要依靠塘浦。乘上乌蓬船,近则止亲赶集,远则载货运输,这些古老的塘浦,初兴时无疑是一大创举,后来却造成了水系紊乱,影响太湖宣泄。太湖平原土地肥沃,自唐宋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产量甚高。唐宋以来财赋供东南,指的就是这里。五代时期的吴越在太湖地区立国,这一地区又有发展,南宋靠太湖地区经济来维护偏安局面,在北方建都的明清王朝所需的皇粮,几乎全部出自太湖之滨,可见,这一地区的开发时日已久。考古发掘出来的古稻米证明,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原始农业。这里还有许多闻名全国的特产,银鱼、白蚌是太湖水产中的佼佼者。太湖界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雄浑的太湖,烟被浩森,峰峦隐现,素有“太湖七十二峰”之说。当然,太湖最美的是水,有歌谣说“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青青,水底鱼虾肥”。江苏无锡太湖的鼋头渚石刻。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水澄如碧;太湖又多山,湖中大小岛屿48个,山水相映;湖周是连绵起伏的青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又与历史名城苏州相依,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名胜,建起了一座座园林,显示了名湖独特的异彩。江苏无锡太湖的鼋头渚风光。太湖诸山中,最大的当属洞庭山,包括洞山和庭山,在东者称东洞庭,亦叫东山,西边的叫西洞庭,亦称西山,东山上的莫里峰和西山上的缥缈峰遥遥相对,并峙于太湖的东南,为太湖群峰之最。太湖的西洞庭山风光。洞庭东山原是湖中一岛,因还与陆地相连,三面湖水环绕,也就成了半岛。面积约30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城西南隅40公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素有“花果山”的美称。东山有各种果木二十多种,以“白沙枇杷”、“洞庭红桔”、“太湖莼菜”最享盛名,茶叶“碧螺春”的味与色均含诗意,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里,四时景色虽异,但风韵长留。山上古迹传说多不胜数。江苏无锡太湖的鼋头渚风光。洞庭西山,屹立于太湖水域中,郦道元的《水经注》里称其为苍山,是洞庭湖中最大的岛,周长50多公里,面积62.5平方公里,海拔米。传说春秋时这里是吴王的避暑行宫。岛上小桥流水,古树浓荫,堪称世外桃源。这里盛产著名的太湖石,产假山石为天下第一。这里又多石灰岩溶洞,宋代蔡京的“花石纲”就是从这里运往汴京建造园林的。江苏无锡太湖的鼋头渚风光。邓尉山,是太湖东岸的一个半岛,位于苏州城西25公里处,自古以探梅胜地著称,红梅、绿梅、白梅、墨梅品种齐全,梅花似玉如雪,香气迷人,美称“香雪海”。江苏无锡太湖的鼋头渚风光。鼋头渚,位于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一端伸入太湖中,构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下有一巨石翘首望湖.形状很像探向湖中的鼋头。这里,被誉为太湖佳绝处——悬崖峭壁曲折幽深,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太湖之滨景色甚为独特。这里依托太湖山水的自然风光,雄浑与秀丽互为交融,来此处观赏游玩,或听涛,或观荷,或赏菊,或咏梅……天地之间,时序轮转,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美丽的江苏太湖风光。依托着太湖,周围苏州的园林、无锡的山水、宜兴的奇洞也相映多姿多彩。太湖,美丽、富饶、神奇相交织,是太苍献给长江的一块瑰宝!太湖,也是长江奔向大海之前的最后一个湖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6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