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bdfzkyy.com/m/

朝时离|夕时合

生活是场修行,放下也该拿起(记昭明禅寺挂单经历)

作者:凌点未至

有一天你发现生活到处充满荆棘,但你还是得披荆斩棘

这一年,体验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活,出去徒步和旅行的次数越来越多。就像原本不理财的你开始理财,原来不愿花钱旅行的你开始旅行,我想大概这就是人生成长的表现吧,不得不说不一样的体验,给了我人生不一样的感悟。

我似乎都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寻找答案。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只求答案当下最适合自己。

记得去年的时候,就在想,我是否可以去寺庙里住个几天,放下一切杂念。有位临近退休的年长者这么教育我,这么年轻,不该去那,该去那些比较积极的地方。

似乎年轻人去寺庙小住,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消极,似乎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只是后来慢慢地知道身边这样成为“居士”的人有了些许几个

而上周休息的时候,我有了这样的一次体验。与其说是体验,倒不如说大概是因缘。这一年一个人的出行,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旅游。大概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旅行意义。都是在无意间把阶段性的困惑给解答了,然后又有困惑,反复在解惑中前行

如果你问我“那我也有困惑,我也想出去体验,有用吗?”我会毫不留口的告诉你,一点用也没有,企图通过一次所谓的体验,那只是强心针,短暂的救活了你。当你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出行就已经毫无意义。

大概真的是因缘,从上山到下山短短的15个小时让我对寺庙有了粗浅的认识。我去了东天目山的昭明禅寺,高中同学是寺庙里的居士,在这里待了五年,前几年一直在山上干活,最近两年经常开车到处采购寺庙的吃的用的。

这一天我有幸搭了他的便车上山,车上装着30斤的鸡蛋,30斤的山竹,还有就是几十袋的建筑材料(可能是水泥)。在下寺庙卸下水泥,这里面都还在修建

车子再往上开有个地方叫“五里亭”,是昭明禅寺的货物集散点,也是游客的集散地。往昭明禅寺上的所有物资都在这里摆放,然后从这里通过缆车运到半山腰,再从半山腰将东西背上昭明禅寺。因我们到那里已经很晚,缆车停运,全程我们就徒步上山。东天目山的旅游景点很少,所以昭明禅寺也变成了景点之一,然而禅寺和景区其实没有关系。

下着雨的天气,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将箩筐里30斤的鸡蛋背在肩上,右手撑着雨伞,足足走了有三四公里的山路,体验的一把什么叫修行。同学说现在很少有寺庙是需要将东西背上山的,一般都是车子直接到。这也是一种积福的方式。等我徒步到目的地——昭明禅寺时发现了门口丢了很多水泥包,这些都是和尚、义工、居士们一点点扛上来的,禅寺还在扩建和修复中。走廊里也堆了很多的白菜,说是甘肃那边运过来的,甘肃那边的道场更加的辛苦,成片的农作物、茶等都是寺庙里的人自己种的。

关于挂单:

先有同学陪同去挂单登记,然后用身份证换取登记卡,然后分配寮房,每个寮房有寮长管理,将登记卡交给寮长,寮长给开门,换取床卡。第二天离开就是按上面的流程倒着走一遍,换回身份证。

衣物、个人用品等都只能放在床位之间的空档,不允许放在床上。床位都是上下铺,公共厕所在寮房外

关于斋饭:

吃饭前,要双手合并默念10遍“阿弥陀佛”,吃的基本都是粥、包子等,包子是超大的类型。吃完之后要用开水倒在碗里,将铝盒的碗边缘吃剩的晃一下,弄得几乎很干净之后,然后把水喝掉,再双手合并默念10遍“阿弥陀佛”,起身将碗筷放到相应的地方。

关于法会: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法会,晚上7点到9点,法会在念佛堂,几百平方的大厅。进门换棉拖鞋,穿上僧衣,用温水净手,然后每人领取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如果我没记错名字的话)。一次法会二个时辰,所有人在法师的带领下唱诵经书。仪式感十足,不到10分钟我也进入了角色,能跟上节奏,会看上面经文边上的注解符号,代表这音律速度等。我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整个法会的场面。当中间有一段要念上百遍“阿弥陀佛”的时候,我悄悄地把眼睛闭起来,双腿盘坐着,静静地听着,那一刻,心是如此的安静。

关于作息:

2:30起床

3:00-6:00早课

6:00早斋

7:00-11:00出坡(出工干活,背山,种菜,帮香客背行李等)

11:00午斋

11:30-13:30午休

14:00-16:00法会(固定日子有法会,其他时间出坡)

16:30-18:00法会(固定日子有法会,其他时间出坡)

18:00药石(晚粥)

19:00-21:00晚课

21:30熄灯

此次上山,由于其他原因没去上早课。我没有刻意问同学为什么来这里,怎么可以一待就是五年。他只是简单的说“本来是想住一年看是什么感受,但是后来发现这里挺好的,习惯了就一直住下来了,以后还是会一直住着,在这里修佛”。他还跟我讲了很多关于这个禅寺的故事,带我简单的参观了这个寺庙的构造,讲了很多因缘,因果循环,往生,来世等等,虽然很多我还听不懂。在相应的地方请了一些法器。

如果套用因果,大概所有当下发生都有原有,也许我的前世是在这里出家的。第二天早上8点我就下山了,匆匆告别天目山。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刻意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不刻意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更加开始不太愿意跟很多人讲自己的感悟(很多人认为的大道理)。我越来越能理解一个人做出的当下行为,因为你永远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过去经历了什么。是参透人生也好,是逃避现实也罢,亦或者是修佛,可能是有了一些生死之类的经历才有了那样的决定。

然而我更愿意相信,他是真的信佛,真的到了修佛的境地,甚至参透了生死。因为他跟我讲了一句话“世人只知待在寺庙是一种避世,逃避,放下的行为,但其实依旧需要拿起!”

生活是场修行,放下也该拿起。当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之时,曾经为了能真的放下而做了很多努力,终于有一天你可以坦然地放下,但是你却再也没有重新拿起过,你怕再拿起后放下不易。到底是放下困难,还是拿起不易,谁也说不清楚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