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苗家女子远嫁江南临安,建了一所望得见山,看得到田的房子,和一个爬得了树,赏得了花的院子。而房和院又极具苗家特色,故引得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这会是怎样的一处休身之所,在江南名山搭建西南“苗寨”,这又会碰撞出怎样的山野情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家位于西天目山旭日峰麓的“陀岭苗寨”。
天目山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独特的秀美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使得这里的历史文化更加璀璨。
唐、宋大家李白、苏轼、白居易等,都在此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天目山又是集儒、道、佛诸教于一体的三教名山,位于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便是与杭州灵隐寺齐名的江南名刹、韦驮菩萨应迹道场——“禅源寺”。
在禅源寺东不远处,旭日峰麓有一小村庄叫做朱陀岭。相传此处自古便是连接东、西天目山的必经之路。关于“朱陀岭”名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唐光启年间,於潜城里有一浪荡公子名叫朱道从,由于父母娇生惯养,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父母亡故后,家产一下子被他败光了,从前的酒肉朋友也离他而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使他真正认识到以前游手好闲的过错。“浪子回头金不换”,他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于是每天讨饭,却坚持在於潜城里打扫街道。
一天,朱道从正在扫街路,忽然听到几个过路的烧香老太婆在议论:进西天目山,旭日峰这条岭路太难走了。朱道从不由得心中一动:把这条岭路开辟出来,倒是一件大好事。于是,他决心开山劈岭,铺石砌路,造福一方。自二十岁到西天目山当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每日起早摸夜、挑土背石、从未中断。春花秋实四十度,白发华巅转眼间。四十年间,朱头陀的手磨得像松树桩了,肩驮得像岩石皮了,他还是驮呀驮呀,终于把一块块的石板,铺满了岭路,还在路边种满了柳杉。铺到最后,有一百多个石级,砌得格外整齐细致,人称“百步台”。终于,这条岭路铺成了!奇怪的是,朱头陀这个人却不知所终。有人说,他是修成正果,成仙去了!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就把这条他修的岭叫做“朱头陀岭”,岭上的村庄也随之称为“朱陀岭”。
朱陀岭西麓至岭顶,长米,高差米,宽1.7米,有石阶级,岭上柳杉成群,浓荫蔽日,是夏季游人纳凉避暑的“天然氧吧”。我们的“苗寨”恰恰倚靠在此,独享着山的旷野壮美和寺的庇佑,接受着各路名仕的文化寖染。取名陀岭山舍既是借村庄之名亦是尊头陀之意。头陀朱道从执着从善的精神品格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朱陀岭人。山舍主人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将执着从善的理念融入到民宿的经营中去,使之成为民宿传承的精神瑰宝。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个愿景吧。拥有一个自己心爱的小院,种满鲜花,铺着青草,看四季芬芳,望风云变幻。迎着半山不冷冽也不微弱的清风,慢慢地度过大好的芳华岁月。
有着同样想法的陀岭山舍女主人便是其中之一,她从西南苗家而来就再未离开,不知是山留住了她,还是山的儿子她的爱人留住了她,总之在这个浩瀚的江南名山上从此就多了一个苗家院落。据说从民宿的改造设计到内饰布置,都是女主人自己一手操办,而她的爱人亦溺宠的随她。于是一个充满木元素,透着西南苗家味道野趣古朴的山舍就此落地,长在了大山的腰间,与天目山的野居然毫无违和之感。
从屋顶到墙面,再到室内的家什,无不被浓浓的苗家风情所包围。由台阶而上,一舍、山雨、茂林、流雲、夕霞……12间功能不同的房间名字好像都和静谧的大山息息相关。走进房间那抢夺山景的落地大窗和阳台,触手即可让你抚摸到户外的阳光、绿植,白云还有蓝天。听风吹过林海发出的涛声和鸟鸣,看阴雨天云雾由敞着的门窗穿堂而过,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惬意,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早已开始发起呆来。
餐厅上摆好的特有山禽土味和土灶饭浓浓的扑鼻香气,直馋的众人口水连连。茶室的香茗或许是午后最优雅的慵懒,随心听上一段音乐,随意翻阅一本书刊,只等着夕阳西下,日落深山。
夜晚的山舍从来就不会孤单,棋牌室里激战正酣,KTV的歌声愉悦欢快,多功能厅的公司团建更是热闹非凡。园内的篝火晚会,烧烤聚餐根本不会在意这大山里的时间会有多晚。当然,一个人窝在房中的浴缸里泡个澡,端起一杯红酒,望着满天繁星,同样也能让你找到传说中那裸心的感觉……
闲余之时,逐一游走于天目山的各处景点,出出汗舒舒筋骨。或去天目溪体验一场刺激的皮筏漂流,屏蔽一下大脑。或上山种植、采摘,垂钓,体验山野农夫生活。感受一下在都市中体会不到的种种乐趣,让你的度假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我看过雾色弥漫的深山,也看过清浅透亮的湖泊;我走过人声鼎沸的霓虹街道,也走过荒芜无人烟的山野。可在这朱陀岭度过的几日悠闲,却让我无法割舍。苗家的热情与大山的温暖碰撞出的野趣,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