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051694.html

苏州的山去过不少,如“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吴中第一山”天平山、姑苏名山天池山、“太湖第一峰”缥缈峰、“吴之镇”大阳山……唯独“三吴之巅”的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未曾到过。

苏州穹窿山,主峰箬帽峰海拔.7米,比大阳山箭阙峰和惠山三茅峰高出数米,为吴中最高峰。

车友弓长张发起骑行穿越穹窿山活动,正合我意,积极响应。是日清早,老规矩,运河西路集结,一行四人,沿运河西路苏州方向,转国道,过沙墩港大桥进入苏州境内,继续骑行数公里,至望亭,转省道,大约骑行20公里光景,右转进入乡道环香山路,便到了穹窿山脚下,不过,这里位于山的西南,也就是后山,正对着太湖,而穹窿山山门在东南方向,因此,这里没有上山的大路,只有当地山民日常劳作的山间野路,单车没法上山,有人提议把单车蔵于树丛里,再徒步上山,总觉得不甚妥帖,万一弄丢了,心疼。正当为难之时,忽见山野僻静的林子中,有一简陋茅屋,门扉敞开着,屋里堆放着农具和杂物,猜想,应该是附近看管山林瓜果的山民的屋子,喊了几声,无人应答,心想主人上哪儿去了呢?正当疑惑,屋后走出一老汉,憨厚朴实,一看就是当地人,我们说明来由,老汉用吴县口音说,不碍,你们车子就停屋前小树林里,不会弄忒的。

骑行穹窿山

停放好单车,换上徒步鞋,背起户外包,一行人开启徒步模式。

我随着大伙,顺着一条山道往上走。山上树林茂密,空旷无人,走了一段山坡后,拐入右边一条宽只够一人通行的小道,猫着腰爬行百来米,抬头忽见一道铁栅栏挡住了去路,我们来到了穹窿山景区边界。据说,我们走的是一条穿越迷路穹窿山景区的驴道,

不走寻常路,这是驴友的特质,有时穿越迷路,并非是为了省几个钱,我们追求的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花钱进景区、按部就班游览,总觉得多了种种限制,缺少了许多乐趣,很不爽。

随着徒步穿越队伍的壮大,引起了景区方的注意,为了经济利益,增加了人手,严防死守,补上了这个bug。无奈,在我们死磨硬缠,好说歹说,象征性地给了些费用后,看门的放我们进入了景区。

其实,好端端自然的的山林,硬生生地围墙收门票,本无道理可言,尤其是一个济世救人的场所,这在穹窿山成为名山的上千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吧。

进入景区,成片的修竹山林,十分凉爽。翻过一个小山坡,眼前出现一条水泥盘山公路,想必是通往山顶的,我们顺着公路往上走,山下是烟波下广袤田野,阡陌纵横。穹窿山并不高,但站在山巅,却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笠帽峰下

拐过一个弯,路边赫然竖立着一块牌子:军事管制区,游人不得进入。见四处未设障碍,也无人看守,我们直径往上,“穹窿山”,一块巨石上刻着的三个红字映入眼帘,山顶就在咫尺。但一道冰冷的铁门挡住了去路,周边是密密扎扎的铁丝网,极顶看得见,却去不了,窝火。无奈,就在石碑边留影,以聊纪念。正当拍得起劲,铁门里闪出一个当兵的,厉声呵斥不许拍照,要我们把照片删除,让我们赶紧离开。山上有驻军,说是有雷达站,抑或是军事基地,至于干什么的,不得而知。

箬帽峰是去不成了,那就进景区转转吧。

远眺穹窿山

穹窿山雄踞太湖之东,统领姑苏西南诸峰,山高林密,有“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之说。今天日高天晴,虽未见山顶云气缭绕的景象,但极目远眺,紫气烟笼,犹若仙境。

在这次骑游之前,对穹窿山不说一无所知,至少是知之甚少。原以为穹窿山与惠山都是天目山余脉,海拔相仿,山上情形应该大体一致,殊不知,穹窿山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拾阶而上,步移异景,苍松翠竹,泉水叮咚,清幽静谧。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山上亭台楼阁,道观庙宇遍布,人气之旺,出乎所料。乾隆皇帝下江南,六次临山,古代大军事家孙子、西汉大臣朱买臣、抗金名将韩世忠等等,都和穹窿山有着千丝万缕的交集,这与惠山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皓月禅心慈云法雨招鹤亭招鹤亭

招鹤亭

观星台逸鹤任风宁邦寺吴口

穹窿山的建筑群并不在主峰大茅峰,而是集中在头茅、二茅峰及周边。我们一路拾阶而下,经过二茅峰皓月禅心,有对联云:“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继续往下走是慈云法雨、招鹤亭、观星台、逸鹤任风,及至人气旺盛的上真观。

望湖亭御碑

这里的望湖亭,是眺望太湖的绝佳所在,居高临下,太湖七十二峰尽收眼底,湖上风帆点点,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亭中有乾隆御碑,铭刻着皇帝的诗:“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

穹窿山是吴中道教名山,山中有吴中著名道教宫观----上真观,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网上查资料可知,民国时,穹窿山道教殿宇有关帝殿、龙王殿、吕祖殿、财神殿,其余的均毁于大火。抗战期间,穹窿山上真观尚有道士二十余人,及至文革,上真观殿宇尽毁。改革开放后,苏州复兴穹窿山道教。年,上真观在原址重建。此后十多年,先后建起了头山门、龙王殿、玉皇殿、三清殿、望湖亭等一批道教建筑和景点。目前,上真观有道士10多人。

我们对宗教不甚了解,只是看个热闹,拍照留影。

望湖亭上真观的鸽子穹窿福地吴地妇女头饰

除了上真观,另外两处古迹,给人印象深刻,一是孙武隐居地孙武苑,一是朱买臣读书台。

穹窿山是兵圣孙武隐居地,在此写就了永垂不朽的《孙子兵法》。茅蓬坞是孙子的居所,被称为最深最原始的山谷。为战国时,孙武从齐国避难到吴国,在穹窿山东岭一个古树翠竹隐天蔽日、山泉淙淙终年不绝之处所盖的茅舍。走进茅蓬坞,顿觉凉风习习,就像走进了天然空调间,与坞外好似两个季节。苍翠的林木,环境的优雅,远离市井的天然森林氧吧,真是静心养身的好地方。

智慧泉

孙武苑有一处智慧泉,传说当年孙武在穹窿山喝了甘冽的泉水,挪不开步子,就此搭草棚隐居下来,写下了《兵法十三篇》。这口泉水因此命以“智慧泉”。我也来捧一手清泉,洗洗脸擦擦眼,沾点“智慧”彩头。

我们进屋参观,陈设非常简陋,兵器架旁边的屏风上挂着绢制的战国地图,孙武端坐案后,正在潜心撰写兵法。

孙武苑隐居地孙武铜像

从孙武苑沿山路而下,新建了孙武文化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下山游览,但从山上远眺,文化园规模很大,也很气派。

朱买臣何许人也?看介绍才知,他是西汉名臣,真是孤陋寡闻了。

穹窿山是朱买臣的故里,在这里苦读成才,大器晚成,终于显贵。在朱公祠一侧,有磐石一方,上有明代学者都穆题写的“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之处”十一个字。传说,朱买臣在穹窿山读书,靠着打柴为生,不胜清苦,四十岁时还是一贫如洗,但不改其读书之志。朱买臣当年做樵夫时,边劳作边读书,怕人嘲笑,书册都藏在山中,不带回家去,地名“藏书”就此而来。说到“藏书”,想必吃货们口水直流了吧,我等凡夫俗子,光知道藏书羊肉的鲜美,却不知藏书之由来,所以成不了圣贤啊!

翠浮三叠朱公祠读书台

朱买臣读书很刻苦,,即使在担柴路中,也一边走,一边念书,所谓“负薪读书”。后来,“负薪读书”同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故事,一起被视作古代名贤勤奋读书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此外,成语“马前泼水”、“覆水难收”,都是有关朱买臣的故事。

穹窿山的山道迂回曲折,人文景观更是博大精深,眺望大山深处,拂过轻轻山风,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空气,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历史的洗礼。

时辰不早了,我们穿过一片竹林,找到来时的入口,此时大门洞开,看门的不知所踪。出门,原道返回,单车安然无恙,谢过农夫,骑车打道回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