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部落:shejibuluo
天目山以北80公里,有一舍
名“了如三舍”
分“水意间”、“山云荟”、“星月阁”三舍
合六屋可供人居
分别唤作“了、如、和、敬、清、寂”
承“不忘来处,不困当下,
不惘去向,了了如如”之念
引“过去未去、现在不在、未来已来”之意
地处“中国竹乡”安吉
周围群山起伏,云雾缭绕
树竹交荫,流水淙淙
盘山而上
一边是茂密的竹林
一边是流淌不息的深溪
进山的车程
就像是探寻谧静的仪式
在潺潺溪水与竹叶随风的瑟瑟声中
渐渐的将自己融入自然
隐居避世
却又与周围农家鸡犬相闻
夜幕降临
星光熠熠之下
婉若游龙
惊艳自是无以言表
可就在不久前
这个寻隐者不遇般的地方
还不是这副模样
不忘来处
△改造前概览
王家卫说,人的一生
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改造前过道
建筑,又何尝不是
△改造前的独栋一楼是猪圈的所在
它就那么数十年如一日
守着那一亩三分地
△改造前的主楼背面
从破土而出
再经历熙熙攘攘的前半生
终等到懂它的那个人
重归于美好
若是等不到
便独自败了去
不困当下
还好,了如三舍等到了
经过一年的洗礼
便换了般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
△改造后概览
房屋的主体结构
保留了原始的木结构
和部分夯土
△建筑主体结构
主材选了当地最常用的杉木
房内墙体则最大限度地
选用了当地传统手艺砌筑的泥土墙
△建筑主材
毕竟,材料作为构建空间的载体
会以其质感和触觉
直接影响居者的感受
如此这般的改造
不妨说,是建筑的另一种生长
这一点上,人和建筑一样
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守住传统,因为这是底线
△改造前平面图
要不困当下,因为这是出路
△改造后平面图
不惘去向
△了如三舍旁边的茶园
有人说
人生就像划船
△茶园里采的茶
不过很多人都忘记了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船在水上
而是人在船上
守住这一方所在
才能不惘去向
△品茗
新的入口从前院
改到了后面的小茶园
随枕木踏步而下途经树荫下铺陈着旧石瓦的小庭院
便到达“之未庐”
“之未庐”是主体建筑的旁的
一栋完全独立的建筑
含“水意间”和“星月阁”
△之未庐
房间“如”,以及可观星赏月的星月阁
都在此处
△房间“如”
“如”,是位于“之未庐”一层的房间
它将现代感极强的混凝土吊顶
与传统的夯土墙结合在一起
代表着传统开始步入现代
△房间“如”
窗外是李子树、罗汉竹的影子
天空在树叶的间隙里斑驳
暖色水磨石地面下
还铺设有地暖
△星月阁
二层星月阁的设计
采用了传统的悬山式屋顶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
材料上则用现代钢结构
与PC板的结合
做出了可完全开合的推拉房顶
△星月阁的可推拉式屋顶
在晴朗的夜晚
将可推拉房顶完全打开
捧一杯清茗
尽情畅享这浩瀚星海
△在星月阁观星赏月
旁边的主体建筑
则是剩下的五间住房
和“山云荟”的所在了
△山云荟
“山云荟”同样被放在二层
一整面墙体采用了电动下折窗
窗棱便是这二层室内墙面
唯一的画框
△山云荟的电动开合窗外观
竹林、远山、流云
随着电窗的开合在画框内流转
△山云荟的电动开合窗内景
随着电窗的缓慢下降
人与建筑的边界变得模糊
连着这窗外的景交织在一起
南面窗外绵延起伏的山林
涌起流动的云朵和四季变化着的绿
还有室内的人儿们
在这电窗的流光幻影里
形成一组自然的变幻的长卷
了了如如
群山脚下,人海汪洋多少人徜徉这混沌世间却活不清楚,活不明白了了如如,如斯禅意
不过“饥来吃饭困来眠”罢了
了如三舍就是这样的一个所在
让肉体畅想自然之美
让灵魂得到充分休憩
在这里的每一份用心
都在给访者创造
每一个刹那都能全神贯注的体验
正所谓
不离方寸,即是福田
了如三舍·安吉体验中心
找到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