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年1月21日将近中午,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的陶勇,在位于上海的东海舰队基地大楼,接受完媒体记者采访之后,又与老战友廖政国(当时担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聊起了上海的形势。

陶勇当着廖政国的面,说道:“老廖,你看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还有没有完?听说老陈(陈丕显,上海警备区 政委)也被抓起来了?”廖政国苦笑着,不知道如何回答陶勇。

陶勇越说越激动,“啪”的一声,他拍着桌子继续说道:“按照我的脾气,我真想带上一个警卫排去把老陈抢出来。”廖政国知道当前上海的形势很复杂,于是劝解道:“老陶,你也多加小心一点吧!”

陶勇听了之后,完全不在意,他梗着脖子喊道:“怎么?他们还敢抓我,我的枪是要走火的!”

没过多久,陶勇送走了廖政国,继续坐在办公室办公。中午12点40分左右,陶勇吃完午饭之后,提着公文包走出了办公室。按照陶勇的生活习惯,他每天中午都要到办公楼后面的招待所号房间休息一下,以便下午有充足的精力继续办公。

陶勇走出办公楼之时,对值班秘书交待说:“我去休息一会儿,有事情来招待所找我。”说罢,陶勇径直向后面的招待所走去,进入招待所号房间休息。到了2点多钟的时候,陶勇走出了房间开始在小花园中散步。这时候,陶勇看见了路过的招待所所长,他便请招待所所长叫一下理发员,表示自己要理发。

不久之后,招待所所长带着理发员来到了小花园,但并没有找到陶勇。招待所所长和理发员都以为陶勇回房间了,于是他们就朝着号房间走去。当招待所所长走到路边的一口浇花水井旁边,他不经意低头看了一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浇花水井里竟然蜷缩着一个人。招待所所长大惊失色,他急忙大喊道:“有人跳井了,有人跳井了!”

这口浇花水井直径非常小,里面的水也不深,方便后勤人员用水桶在这里提水浇花。招待所所长一边喊一边和理发员蹲在浇花水井的旁边,准备对坠井之人实施救援。他们看见一个人低着头蜷缩在水井之中一动也不动,旁边还有一顶军帽漂在水面之上。

几乎与此同时,有人听见招待所所长的喊声,快速跑过来了。大家趴在地上,伸手拽住坠井人肩头的衣服,开始使劲往上拉。这时候,招待所所长惊呼了一声:“哎呀,不好,是陶副司令员,快快快,赶紧拉上来。”大家七手八脚地将陶勇从水井中拉了上来,之后招待所所长急忙跑到机关门诊部去找医生。

机关门诊部距离招待所很近,不到十分钟,机关门诊部的医生就来了。在医生的指挥下,大家很快将陶勇抬进招待所号房间,开始对陶勇进行抢救。紧接着,得到消医院也派救护车赶来了,并在最短的时医院。

在抢救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从陶勇身上脱下的丝棉背心还没有完全湿透,有人从陶勇衣服口袋里找到了一份上海市政府的文件,这份文件也没有湿透。这说明,陶勇掉进浇花水井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多久,噩医院传来——威震敌胆、名震全军的一代战将陶勇去世了,年仅54岁。

然而,事情发生还不到两个小时,时任东海舰队政委的刘浩天就宣布:“陶勇一贯争强好胜。这几天,他害怕自己卷到罗(瑞卿)、苏(振华)的圈子里去,所以才走这条绝路……”很快,刘浩天审定了一篇《陶勇 的经过和初步分析》的电报,发到了北京。同样是很快,李作鹏便以海军党委的名义,对陶勇作出了“ ”的结论。

当时,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粟裕,得知陶勇离奇去世以及被定为“ 结论”的消息之后,他既为陶勇感到痛惜,又大为震惊。粟裕愤怒地说道:“陶勇是什么样的人,我难道还不了解吗?他怎么可能会 ?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

粟裕和陶勇是老相识了,他们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起并肩战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陶勇,原名张道庸,年出生在安徽霍邱县(今六安市叶集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7岁的时候就开始以给人放牛来谋生。年,16岁的陶勇参加了革命队伍,三年之后加入了党组织。

在长达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陶勇经历过鄂豫皖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 ,立下了非常多的战功。在全面抗战时期,陶勇被调到新四军工作,他先后担任新四军 支队副参谋长、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苏皖支队司令员、新四军 师第三旅旅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新四军 师副师长等重要职务。

在这一时期,陶勇一直是陈毅和粟裕手下的得力干将,他率领所属部队先后参加了黄桥、车桥、天目山等 战役战斗。“陶勇”这个名字,就是陈毅和粟裕一块给他改的。根据《江南陈毅》一书记载,那是在年11月份,陈毅和粟裕决定派陶勇(当时叫张道庸,担任第二支队第四团团长)率领部队,运输一批枪支弹药去苏北,拉拢驻防在泰州的“中间派”李明扬。

布置完任务之后,陈毅又交待说:“你们这次去苏北是秘密的,不能走露了风声,万一让顾祝同知道了,那我们的目的或许就无法实现了。你张道庸现在的名气太大了,还是把名字改一改吧。”

粟裕接着说道:“我们驻扎的地方叫陶村,你本名叫道庸,我看就用陶村的陶,勇敢的勇。”

陈毅笑着说道:“对,就叫陶勇,你率领的第四团也改名叫苏皖支队吧。”就这样,陈毅和粟裕两位领导,你一言我一语,就将张道庸的名字改成了陶勇。

陶勇,人如其名,他带兵打仗以“勇”而闻名。每逢战斗的时候,陶勇时常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手中挥舞着战刀,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年10月,黄桥决战打响,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 师的前身)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陶勇,按照粟裕的命令,率领所属守卫黄桥。

战斗到关键时刻,陶勇的火爆脾气又上来了,只见他把上衣一脱,高举起战刀,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往前冲啊!”当时,正在黄桥城中指挥决战的粟裕,望着陶勇率领战士们杀向敌人的身影,他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动情地说了一句:“好一个拼命三郎!”

陶勇不仅打仗勇敢,而且嗜酒如命,每次打胜仗回来,他都高喊一声“拿酒来”,紧接着便豪饮了起来。在陶勇担任新四军苏中军区第四军区分司令员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军分区专员季方喝酒。他们两人围着桌子相对而坐,一人手中拿着一个茶缸,倒满酒开始喝。不一会儿,季方就喝不动了,他对着陶勇摆了摆手,说道:“喝不了了,喝不了了。”

此时,陶勇还没有尽兴,他又给季方倒满了一茶缸酒,并说道:“老季,来,喝!”可是,季方已经喝不下去。陶勇一看季方不喝,他就端起装满酒的茶缸,来到季方的面前,一手捏住季方的鼻子,另一只手将酒灌进了季方的嘴里。季方因此大醉了一场,等他酒醒之后,看见陶勇就头痛,说道:“陶司令打仗是英雄,喝酒也是英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陶勇仍在粟裕的手下任职,他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率领部队参加了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系列大战,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长年累月的征战过程中,粟裕不仅把小自己六岁的陶勇当成自己手下将领,而且他还把陶勇当做一个小兄弟,对其关怀备至。而陶勇始终把粟裕当作老领导、老大哥,对其尊敬无比。

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陶勇率领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加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当时,由于敌人负隅顽抗,华东野战军的重型炮火还没有到位,所以战斗很快陷入了胶着。这时候,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指挥所的电话响了,正在研究作战地图的陶勇,顺手就接起了电话。这个电话是粟裕打来的,他想了解一下第四纵队的伤亡情况。

粟裕在“陶勇啊,第四纵队的伤亡情况如何?”

陶勇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粟裕报告:“司令员,我们纵队的士气高涨,打得非常顽强,我们一定能冲进碾庄圩,歼灭黄百韬兵团。请司令员放心。”

陶勇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第四纵队的伤亡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是担心如果如实报告伤亡情况,粟裕或许会下令让第四纵队撤出战斗。这是求战心切的陶勇不愿意看到的。其实,粟裕也明白 点,但是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他必须了解部队的伤亡情况。

于是,粟裕严厉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我问的是你们纵队的伤亡情况。”

陶勇仍旧不敢如实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说道:“报告司令员,我们纵队伤亡不到人,我们还能打!”

粟裕发火了,他对部队的伤亡是有预估的,因此他训斥道:“你骗鬼哦,如实报告!”

此时,陶勇瞒不住了,他心情沉重地回答说:“我们纵队伤亡确实很严重,目前统计的情况是伤亡多人。”

粟裕在电话那头也沉默,他知道陶勇是一个不愿服输的人,这时候如果让陶勇和第四纵队撤出战斗,那么必然会 陶勇和全体将士的自尊。于是,粟裕在电话里没有多说什么,他只向陶勇交待了一句:“多抓俘虏!”陶勇明白粟裕的意思,“多抓俘虏”的目的是“即俘即补”。

新中国成立之后,陶勇还参加抗美援朝,出任 第九兵团副司令员一职。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陶勇协助宋时轮指挥了艰苦卓绝的 战役。当时,十五万华东子弟兵血洒冰天雪地的盖马高原,打败了号称“ 中的 ”的美军陆战 师。这一场血战下来, 第九兵团在胜利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牺牲,此时“拼命三郎”陶勇也两眼流下了热泪。

年,全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当时担任东海舰队司令员的陶勇,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后来,陶勇还兼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为我军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时候,虽然陶勇和粟裕不在一块工作了,但是他们互相之间时常牵挂着对方,始终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情。

俗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人生不仅有顺境,也有逆境,不仅有 ,也有低谷。年,粟裕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作为粟裕从前的老部下,陶勇和叶飞、王必成被点名,要求他们三人在批评会上“发言”。

陶勇是非常了解老领导粟裕的,他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发言”非常抵触。但是,在强压之下,如果不“发言”,是肯定过不了关的。怎么办?陶勇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对着组织“发言”的负责人说道:“你是知道的,我从小家境贫寒,根本没有读过书。我在新四军当团长的时候,还不认识自己的名字。要不这样吧,请你的秘书写一篇发言稿,我就照着念。你看看如何?”

看到陶勇如此“配合”,组织“发言”的负责人为了达到目的,便同意让秘书给他代拟一篇发言稿。会议期间,陶勇拿着发言稿上台了,他当着与会众人的面大声说道:“我文化程度低,认识的字不多,这篇发言稿是某某某的秘书写的。里面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有念错的地方,请某某某的秘书补充……”

陶勇的话还没有说完,立即被人拦了下来,他的发言被取消了。随后,陶勇便被带出了会场。而叶飞和王必成两位将军,一个始终沉默不语,死活不开口“发言”,另一个则变相地对粟裕在战争年代立下的赫赫战功侃侃而谈。

当时,陶勇的老部下彭德清少将也受到冲击,陶勇看不过去,便将彭德清接到东海舰队躲避。陶勇对彭德清说:“你就待在我这里,哪都别去,我就不相信他们敢来乱抓人。”彭德清听了之后,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后来,陶勇的处境也开始艰难了起来。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专程赶到上海,他劝说陶勇:“海军的事你不要管了,到南京去养病吧。”不过,陶勇却义正言辞地表示:“我哪也不去,就在这里顶着!”

年1月21日,噩耗从上海传来,陶勇坠落在浇花水井之中去世了,年仅54岁。很快,李作鹏、刘浩天等人便把陶勇离奇身亡定性为“ ”。当时,身在北京的陈毅得知消息之后,他悲愤地说道:“就算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陶勇会 !”

而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粟裕,则愤怒地说道:“陶勇是什么样的人,我难道还不了解吗?他怎么可能会 ?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

年,粟裕专门向周恩来汇报了陶勇的情况。周恩来当即指示一定要搞清楚。然而,碍于当时的环境,调查陶勇去世原因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年才开始有了 次认真的调查。

在此期间,粟裕多次给有关部门写信,为陶勇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证明。后来,经过断断续续的调查、审查,始终没有搞清楚陶勇真正的死因。不过,强加在陶勇身上的种种莫须有罪名终于得到了澄清。年,组织对陶勇的一生作出了公正、高度的评价。当粟裕得知消息之后,他泪流满面,失声痛哭。

令人遗憾的是,多少年过去了,陶勇之死的谜底,一直未能查个水落石出,给人留下了种种猜想。年2月5日,粟裕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粟裕在 的日子里,还经常提到陶勇,他不无遗憾地表示:“我这一生有一大憾事,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把陶勇的死亡原因查清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