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6日)傍晚,受到台风“烟花”影响,临安出现持续降雨天气,位于杭州临安天目山景区的唯一交通道路被大雨冲垮。
“天目山景区里还有百余名游客滞留,我们人手不够,需要支援!”傍晚5点半左右,杭州临安区消防救援大队位于天目山镇的前置执勤点收到了协助游客撤离的救援消息。
临安区消防救援大队前置点随即派出14名消防员,参与滞留游客的撤离。
截至晚上22点30分,撤离仍在进行中。
晚上9点半左右,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正在撤离现场的临安消防救援站站长杨丽君。
“我们还在撤离的路上,雨下得很大。”电话里,杨丽君几乎是用喊地回答记者。
杨丽君说,接到救援指令后,他们第一时间赶赴了现场。因为通往景区的主干道被雨水冲垮,车辆无法驶入景区,需要徒步协助人员撤离。
“被滞留的都是来临安天目山景区避暑的,有老人,也有小孩。”杨丽君说,滞留旅客都住在景区民宿里。“他们说,以为住在民宿里是安全的,哪想到,遇上了这么大的暴雨。”撤离途中一些来自上海的游客这样对杨丽君说。
撤离中,消防员打着伞搀扶着老人,抱着小朋友,全力协助他们撤离。
“路不太好走,但我们争取能快一点儿他们送到安全地带。”杨丽君说。
由于人数较多,路上又不好走,撤离是分批进行的。消防员将一拨撤离人员送到安全地带后,又再次返回景区协助下一拨人员的撤离。“撤出来的游客会暂时安排到一些安置点。”
截至晚上10点,撤离仍在继续。
宁波两地红色预警!
今天晚上,
余姚、海曙
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余姚
余姚市气象台年7月26日8时25分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受台风“烟花”影响,预计今天我市仍有暴雨局部大暴雨,27~28日仍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最大风力内陆今天7~9级,明天6~8级;杭州湾水面和高海拔山区今天8~10级,明天7~9级。请继续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海曙
海曙区气象台7月26日晚上7点50分继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受台风“烟花”影响,预计今天夜里到明天上午海曙区仍有大雨局部暴雨,请注意防范——
8年前经历过台风菲特的余姚人,
这次又一个个站出来:
我能做得更多
地理学上,有着“第二庐山”美称的四明山,气势壮观,林深茂密,但气象学上,平均海拔米的高山,却给余姚带来了更严峻的防汛挑战。
今天6时,余姚大岚镇丁家畈站累积雨量达毫米,破登陆浙江台风实测过程雨量极值。“余姚暴雨”冲上微博热搜。
当地人对于水灾的惨痛记忆,并未淡去。距离年台风“菲特”,导致余姚洪水围城,70%区域被淹,只过去了短短8年。
这一次,降水时间更长,雨量更大,而要做的、能做的,也更多。
提前准备、转移人员、求助救援……有饭店每天为避灾安置点送去饺子,提供休息场所;有热心小姐姐从郑州洪灾汲取灵感,发布求助文档;更有一支支社会救援力量,24小时日夜不眠奔赴在救援路上。
在滔滔洪水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一个个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身影,也为围困在洪水中的人们,带去希望。
●一场打破纪录的暴雨
“余姚也是惨的,西边靠着四明山,东边来的水汽,别的地方下着下着就走了,余姚全部四明山一挡,落下来了。”微博上,网友“豢龙有道”通俗地解释了四明山对余姚降水的影响,“按照云算,下雨也就下毫米,但是四明山迎风坡一挡,别说毫米,奔都有可能。”
来自气象学的分析,显然比网友的解说更专业:台风“烟花”具有移动缓慢、水汽充沛、强度强、影响时间长和“风、雨、潮”三碰头等特点,携带大量水汽。当它还在距离我国小一千公里处时,水汽就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彼时,太行山和伏牛山的地形,导致降雨集中,一波操作,远程控制了河南郑州的大暴雨。
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慢性子台风“烟花”登陆舟山普陀区,受四明山地形以及迎风坡和列车效应等影响,余姚成了累积雨量最多的地区。
数据很快被更新:今天(7月26日)6时,余姚大岚镇丁家畈站累积雨量已达毫米,破登陆浙江台风实测过程雨量极值。年以来,登陆浙江台风中单站降雨量极值的纪录,之前一直由“云娜”台风保持,出现在乐清砩头站,累计雨量为毫米。
●一盘提前布局的棋
农田受淹,宁波往杭州方向的沈海高速途经余姚部分路段,因积水而封闭;陆埠镇多条村道被水淹没,最深处近1米;丈亭镇凤东村沃家,水位还在往上涨……网络上,越来越多关于余姚暴雨的消息在不断发布。
这一幕,让不少余姚人,恍若回到了年。
“那年受台风菲特影响,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灾,70%以上余姚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大规模断电断水。我们过了一段时间的原始生活,最后决定离家避难。”时间已经过去8年,但经历过那场水灾的网友,却对于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完全得靠皮划艇划出去,真的很不好受。”
余姚陆埠人孙敏(化名)记得很清楚,因为家乡位于水库下游,自己那年在家被困了半个月,虽然可以看见萤火虫,捉黄鳝,但整整吃了半个月海蜇头。
“这种事情我不想让其他人经历了。”孙敏的想法,代表了每一个余姚人。
面对台风“烟花”将带来雨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预判,7月25日下午5点左右,余姚防指发布重要通知:按照当前降雨情况,陆埠水库将于晚8时左右,溢洪道自然溢流,请沿线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当天,余姚再次部署人员转移工作,从下午13时至18时,短短5小时内,就紧急转移群众人,转移总人数达到人。
而早在一周前,每天经过姚江的魏军波,就发现江里水流奔腾。“那时刚听说有台风生成,上游水库就开始放水了。”他知道,那是为即将到来的暴雨做提前准备。
应对天灾,提前一周的准备远远不够。
“菲特”台风后,省市县三级积极谋划,规划打造姚江治理“6+1”工程,形成“东泄、上蓄、西排、北排、中疏、低围”的防洪排涝规划总体格局。经过多年的建设,今年,多数工程都在防御“烟花”台风中承担防洪排涝的作用。
孙敏介绍,家附近的洋溪,在年时,堤坝加高了四五十厘米,这一次应对“烟花”,足足加高了一米。而姚江边一段玻璃防洪墙,可以清晰看见,姚江水位仍处在高位。这一段秒变“大鱼缸”的玻璃防洪墙,被网友夸赞为“良心工程”,也是经历“菲特”侵袭后余姚城区堤防二期工程的成果之一,这一次为阻挡洪水漫出,发挥了极大作用。
“年,余姚市区受淹,大多地方水深过腰,有的一楼窗户都被淹了。”魏军波发现,今年城区受影响并不大,“受灾主要在下面的乡镇,市区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出现了积水。”
●24小时备勤的社会救援队
在这场天灾中,每一位有能力的余姚人都在发力,一幕幕,被多家媒体报道记录:低塘街道,党员群众抓紧堆叠沙袋,防止河水倒灌;小曹娥镇滨海村,组织人员齐心协力疏通多个堵塞瓦洞,保证河道流水通畅;泗门镇汝湖社区联村干部及社区干部、志愿者冒雨及时在河道两岸扯上了警戒线;三七市镇魏家桥村,村干部和群众用松木桩打桩固定堤防;“阿爷,你走吧,不走来不及了!”面对“恋家”不肯走的大爷,大岚镇华山村村支书鲁勇波在雨中不停劝说。
而这些身影之外,还有一支支来自社会的专业救援力量在忙碌。
7月25日凌晨0:44,余姚市众益应急救援队队长魏国聪在朋友圈发文:手肿得拳头都握不拢了,这几天不能倒下,只好连夜去急诊。
从7月23日晚上接到任务、组织备勤开始,魏国聪要么在办公室备勤值班,要么在执行任务的路上。光25日一天,就接了个电话,其中涉及50多起求助。
“很多事情都是在台风来临之前就做的,主要是帮助一些老弱病残等人员的转移。”洪水漫出河堤后,陆埠、河姆渡等地出现积水,魏国聪和队员们又组织安排群众撤离,“目前转移了六七百人,都是转移到一些安置点。”
众益救援队的办公地点位于阳明街道,条件并不好,队员们晚上只铺张草席,席地而睡,一有任务,随时出发,基本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饿了就扒拉几口盒饭。
但加入的人,却越来越多。魏国聪数了数,第一天值班备勤16个人,24日19人,到26日已经有50个核心成员,还有多名志愿者加入。
说起来,这支成立于年的救援队,其实很有代表性。成立的时间,就在余姚经历过“菲特”之后。那时,一批曾经像魏国聪一样,以个人志愿者身份参与救援的热心人,纷纷有了成立专业救援力量的意识,靠自筹,购买冲锋舟、水上救援设备,“目前像我们这样的队伍,余姚就有14支。”
年,余姚当地应急部门又为这些社会救援力量成立了一个联络群,确保出现紧急事件,能及时传达信息,调动救援。
姚江源救援队队长魏军波,是在24日上午9点多得知需要备勤的消息,此后,74名队员帮助多人安全转移。
“今天上午电话打爆了,估计有40多个电话。河姆渡、丈亭等地受灾比较严重,也有求助我们去转移的。”魏军波坦言,有些居民想不到此次台风带来的危险,直到眼前局面出现后,才紧急求助,“安排了6艘冲锋舟,前后十几波人分为几个小组前往救援。”
魏国聪说,来自宁海、温州等地的社会救援力量,目前也已经加入余姚救援。在茫茫洪水中,穿着统一队服,架着冲锋舟而来的他们,也是让人信赖的力量。
●守望相助的热心市民
要做好份饺子,从购买食材、包饺子到煮好饺子,需要七八个小时,中午时分还要把煮好的饺子送到附近的台风安置点。这是宁波余姚马渚镇斗门村一家夫妻档小面馆的公益举动,也是守望相助的余姚市民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为了加快进度,让安置点的群众能吃上热乎乎的饺子,夫妻俩还请来几个亲戚帮忙打下手。
“晚上要加班包饺子,不然来不及。”老板胡乃国准备的锅都是汤锅,一次只能煮十四五份饺子,光煮饺子就得费事三个多小时。
24日中午,他们给安置点的多名群众送去了多份饺子。25日,安置点人数增加到人,他们又煮了份饺子送过去。
饺子有猪肉大葱馅、韭菜鸡蛋馅,一份大约15个,送到村委礼堂安置点时,大家各取所需。
安置点的群众很多都是外地人,来自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猪肉大葱水饺,瞬间有了回家的感觉。“太好吃了,谢谢你!”来自安徽蚌埠的小伙子笑着说。
和这些外地人一样,34岁的胡乃国来自安徽怀远,17岁就来马渚镇斗门村打工,在这里生活了17年,进过厂,做过快递、外卖。3年前,和妻子开了一家小面馆。
“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这些年,胡乃国跟左邻右舍相处愉快,丝毫感觉不到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
这场暴雨,更让他自己意识到,他已经把余姚视为第二故乡。
24日晚,风雨加大,得知很多群众需要转移到安置点后,他立即与村委会联系。
“我经营着一家面馆,也没什么别的本事,能不能在避灾点给大家包点饺子吃,尽一份心力。”
取得村委会同意后,胡乃国立即联系食材供应商,5公斤大葱、13公斤饺子皮、30公斤猪肉……他还联系亲友来店里帮忙。
“自己的面馆生意不做了,店里还剩下很多手工擀的饺子皮。”胡乃国说,接下来两天的饺子皮就得从外面买过来,不然来不及。
在余姚面临洪涝灾害的时刻,像胡乃国这样的爱心餐饮小老板还有很多。位于余姚北滨江路的某饭店26日就制作了份盒饭,免费送给周边的救援力量。老板不愿意透露姓名,但可以了解到,本来已经停业休息的好些饭店职工,都自愿回到店里,包括厨师长、副厨和服务人员,准备中餐份,晚餐份。
“我们能力有限,只能供应这么多了。刚才一个救援单位的人跟我说,想要份盒饭,我也只能答应份。”这家低调的饭店,还在网上呼吁周边房子进水的居民来包厢里避雨,并号召其他饭店也参与到救援中。
更多的守望相助,还在邻里之间。
楼明杭的邻居章水素,今年78岁,无儿无女,老伴走了20年,独自一人住在余姚阳明街道胜山村的铁路后楼家。两家做了几十年老邻居。
居住区地处低洼地段,章老太住的又是陈旧的老平房,因为连续的强降雨,7月25日傍晚,路面积水已经漫到了她家门口。
社区干部根据防台工作要求,劝说她转移到避灾安置点去。“安置点有两个,分别在舜北小学和胜山村委,路不远,老人可以自愿选择,但老人就是不肯转移。”社区干部知道楼明杭和章老太比较熟,也经常帮助她,就希望他能劝说老人转移。
“这个没问题,她不肯去安置点,就住到我家里来好了。”楼明杭一口答应下来,妻子也非常支持,“家里宽敞,可以给她单独安排个房间。”这主意,也得到了章老太的同意。
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后,夫妻俩给她洗了水果,还陪她聊天、看电视。
“老人虽然身体很健康,生活能够自理,但现在是台风天,一个人住确实不太安全,大家也不放心,在我家里也能多照顾她一点,这是举手之劳,很简单的一件事。”
一夜过后,胜山村的积水涨了不少,楼明杭家的客厅也出现了20多厘米的积水。
章老太起床后,不放心家里,一直念叨桌上有菜没收拾。楼明杭一个劲劝说:“不要回去,放心待着,政府会保护好老房子的。”考虑到老人不吃荤菜,中饭、晚饭,楼明杭的妻子专门做了辣椒炒茄子、炒生菜之类的素菜。
没有感天动地的话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洪水无情,发生在期间的这一幕幕,却让人感受到人间情谊。
●想出一把力的年轻人
人类擅长在自然灾害中总结经验,不断强大。
一位在上海上大学的河南籍学生Manto,于7月19日晚20:57:12创建了一个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这是一个在腾讯文档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把求救人员的信息和救援人员的信息整理下来,让他们互相能够看到。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线上问诊信息、避险地点……各种信息被陆续创建和补充。
“和每一代一样,总有一些人让你觉得未来有希望。”在郑州暴雨无情的对比下,这些以不同方式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无疑是一股温暖力量。
让每一个求助的信息被看到,帮助救援者更快到达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出生于年的余姚姑娘孙敏(化名),也想复制一场在线救助大接力。
7月25日23:26,她在微博发出一条信息:“弄了一个搜救文档,希望用不到。以防万一招募一下线上志愿者,有郑州经验优先!谢谢各位。”
“目前初步组建完成,有40多位网友来联系可以当线上志愿者。”点开文档,同时在线9人,热度不高,但孙敏却有些高兴,“目前只收到了一位求助者的信息,是好事。”她说,目前缺的反而是线下救援,好在已经有两位凤山街道的小伙伴答应可以帮助转移,“不过我也还在核实一些信息。”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