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看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杭州富阳区,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水之城,从地图上看,正好处于杭州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间位置。富阳区的地形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形象得概括是“两山夹江”,即天目山绵延西北、仙霞岭蜿蜒东南,两个山体之间的富春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50多公里。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有富春桃源、通天飞瀑、天钟山等诸多旅游景点,深山中还坐落着许许多多的古老村落。位于龙门山下的“龙门古镇”便是其中之一,精明的富阳人在古镇发展起了旅游业,但是这里游客稀少,龙门古镇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这也正是我喜欢的地方,来之前就果断地把这里列入行程,徜徉在古镇鹅卵石铺设的幽巷内,看着古居发霉的墙壁,感受着古村的质朴,恍若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

“龙门”在中国是一个寓意深厚的文化概念,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喻地位显赫之人府第,古人云“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二是指古代科举考场的正门,后来引申为考上科举即为“登上龙门”。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身份的象征,现在则代表尊贵无比,我们常说的“鱼跃龙门”,就寓意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谈起富阳龙门古镇,不得不提东汉名士严子陵,杭州有关他的传闻轶事比较多,甚至他钓鱼的地方都成立了“严子陵钓台景区”,当年他游历龙门,惊讶于此处美景,不禁叹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就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在这个山清水秀之地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龙门古镇90%以上的村民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可以说是“帝王之家”的后代。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春秋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流传百世而不衰;东吴大帝孙权叱咤江南、成就一代霸业;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据说也与龙门孙氏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千百年来,历代孙氏家族一砖一瓦的精心构筑,苦心经营,最终形成今日的龙门古镇。

在旅游媒体的宣传下,中国很多著名的江南古镇给世人留下的画面,往往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这只不过是现代人的意淫罢了,是工作忙碌的都市人们,在钢筋水泥城市森林里呆腻之后,心里羡慕古人的田园生活。事实上,在古代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古人哪有什么心思幻想“小桥流水人家”?他们想到的是怎么活下去,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枕水而居是最佳选择,附近还要有一片空阔之地方便种田,再有一座山是最好不过了,能解决砍柴、烧火做饭的问题,那个时候绝对不会有专家说:“烧土灶冒烟会污染空气”。

龙门古镇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符合人类逐水而居的本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田园风光。龙门溪与剡溪呈丁字形在此相交,古镇东、南、西三面是绿野田园,再向外圈扩散则峰峦四起,山岭遍布。靠近水源不仅仅解决了用水问题,还能解决运输问题,在古代,船和马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陆运依靠马匹,河中运输依靠船只。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战乱频生,盗匪横行,想过个安稳日子真难啊!尤其是世家大族,财产众多,总会被盗贼惦记着,这就要求居住地有“御敌于居所之外”的防卫能力,这一点难不倒孙氏家族,想当年他们就是靠军事武力一统江南,建立东吴王朝的。血脉中流淌着尚武基因的他们,建设布局时充分考虑到军事防御的功能,把防御意识贯穿到古镇的每个角落,融入到寻常的生活中。龙门古镇建筑布局以孙氏宗祠为中心,建有孙氏厅堂多座,房屋无数,古镇内,幽巷曲折迂回,连贯相通,外地人来此,如入迷宫。

可以说,孙氏宗祠就是一个“指挥所”;明哲堂、山乐堂、积善堂、世德堂等厅堂则是“防御支撑点”;纵横交错、迷宫般的深巷平时是为了村民出入方便,战时则起到沟通联络,互相支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诱敌深入,然后来个瓮中捉鳖,聚而歼之。

除了生活用水方便和防御功能之外,我国古代人建造一座城市、一个小镇、甚至一座房屋,还要考虑风水问题,特别是皇帝的宫殿和著名的寺庙、达贵官人的府邸,都是坐北朝南,讲究“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我在地图上惊讶地发现,龙门古镇的地理位置,与南京市六朝博物馆(总统府附近,也就是东吴宫殿所在地)位置,周围环境出奇的相似,东方的青龙方位都是山(青龙山、龙门山),西方的白虎方位都是江(长江、富春江),甚至江的走向也都是从东南至西北,东西方位符合风水中所说的“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南方的朱雀方位都是地势比较低洼,开阔敞亮,北方都有靠山(南京东吴宫殿北方是幕府山、北固山等,龙门古镇北方是天钟山、坞头山、双溪岭等),这样的地势非常符合北高南低的风水,俗话说得好,叫“背有靠山,家业得安”。

取水方便,防御功能完善,还要符合风水习惯。由此可见,龙门古镇的最初规划者可谓用心良苦啊!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千百年来,古镇依然如斯,龙门溪依然在静静地流淌,倒映出的还是那轮千年前的明月,村民依然保持着淳朴与善良,DNA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相似,但人换了一代又一代,再也不是那群人了。

漫步在古镇小巷中,习习的凉风从龙门山上吹来,感觉很温婉,鹅卵石被岁月滋润得光滑温润,两侧的房屋饱经风雨,曾经白色的墙壁上斑斑点点,有的墙皮已经脱落,透露着岁月沧桑,一切的一切都透着古老淳朴的气息,随手拍摄就是一张充满历史味道的照片。

古巷里两旁的店铺依稀可见古时的招牌,与其他景区内明亮、时髦的小店不同,这里的店铺光线都很暗淡,走进去,看到的是古老沉重的老式木制柜台,台面上散落着各种纪念品,当然也有食品饮料之类。

店主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中老年人,懒散地躺在摇椅上,有的还拿着蒲扇。在其他景区,漂亮的导游美女不厌其烦地向你推销商品,店主不断吆喝叫卖,那种氛围搞得你如果不买一些东西回去,好像白来一趟似的。

小巷拐角处,或者小店门口,时而可见三五个清瘦的老人,坐在厚重的木凳上,用浓厚的杭州话悠闲地话家常。偶尔也可以看到有孩童嬉闹,爷爷奶奶在旁边慈祥地看护着。

看到这些让人唏嘘不已,孙权后人为躲避世间纷扰,在此地隐居多年,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时光推移到现在,经济浪潮的影响下,这片灵秀之地却留不住年轻人的心,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年轻人都涌到了城市,这就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现实缩影。毕竟城市里创业赚钱的机会多,当代中国,“对钱不感兴趣”的人,除了马云我估计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在这些慈祥平静的老人面前,世态的炎凉真的如过眼烟云,生活在此处,清淡、安逸而单纯,与喧嚣相违背,与纷乱无缘份,一切的一切都显得与世无争,谢绝了市侩习气和商业的烦杂,就是店家的黄狗看见你是一个陌生人,也懒得嗷叫,摇摆着尾巴向小巷深处晃悠悠地走去。

在富阳、杭州,都有旅游班车开往龙门古镇,奇怪的是整个村子非常的宁静,游客并不多,我真想在这里住上几天,享受一下古镇的宁静美好、居民的质朴淳厚。民居烟囱上的袅袅炊烟,砚池夜月的一泓清水,龙门山的嵯峨秀美,龙门溪的潺潺流水,甚至老屋门前竹竿上晾晒的被子,都代表着我对龙门古镇生活的向往。

在千年古镇感悟自然,感悟人生,对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的历史车轮磋叹不已,想当年这里的居民是帝王之家的后裔,属于“居庙堂之高”的高端人士,不知道他们当年为何选择了“处江湖之远”的龙门山下来生活。

如今孙氏豪门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这里居住的孙氏后裔,已经是寻常百姓家,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绎着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草根生活。

这样平凡的百姓人生,中老年人认为有滋有味,年轻人认为缺乏激情和创造力。人生到底为何?也许作家余华说得对:“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