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对于吃,临安是认真的。专门请景德镇瓷器团队和中国美院专家搞设计研发,还把国宝文物的器形和临安天目山风光揉捏一身。今后到临安,你就能吃到有文化的天目暖锅了。昨日下午,在临安青山湖畔举行的“国宝”心呈——“天目暖锅”器具新闻发布会上,天目暖锅器具首次亮相。从此,临安“天目暖锅”拥有自己专属的美食雅器。01:36点击图片,观看视频暖暖“天目锅”临安地貌“九山半水半分田”,形成独特的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和多样性局部小气候,为多品类、多层次和多品质的山地食材提供了气候和土壤保障。当优质的食材遇上了厚重天目山文化、吴越钱王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就迸射出了独特的火花。据《临安县志》记载:临安於潜西北部和昌化地区喜置火锅(也就是“掉锅”“暖锅”)于桌上,边煮边吃,美味倍加。这也是“天目暖锅”雏形,发展至今,天目暖锅已有三十多种口味。其中十种最具临安本土特色,蕴含当地文化符号的十道天目暖锅被称为“十大暖锅”,食材均取自整个天目山区域。天目暖锅,一个“暖”字,以温文而雅的文火、美美与共的爱心、絮絮叨叨的故事,诉说着前人的温存,品味着锅中的美食,向往着未来的美满,养胃、养心、养生,暖心、暖胃、暖人。浓浓“吴越风”美食离不开美器的承载。临安区文旅局从年6月启动天目暖锅器皿的设计构思计划开始,先后邀请了景德镇瓷器专家团队,中国美院专家、杭州抟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天目暖锅”器皿的设计研发,在设计研发过程中,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临安博物馆的国宝文物和临安天目山自然风光。历经3年时间的精心设计打造,融入了吴越文化、天目山文化及浙西民俗文化元素的天目暖锅器具系列问世,分别是以下4款:天目“有杏”暖锅——设计以天目山千年银杏为题材,采用吉州窑木叶天目的烧制技艺展现国之瑰宝的魅力,结合实用性的同时突出天目瓷“有杏”,通过实用器皿的方式融入到每一位临安人的生活饮食中。天目“如玉”锅——设计来源于天目窑青白瓷为主,采用越窑青釉来包裹器皿本身,炉座镂空以桥孔的符号作为通风口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和符号特点,盖顶以复刻阳光下今日廊桥的景象矗立在江面的景象,体现了临安人君子如玉的地方人文。钱王“御守”锅——造型设计来源于临安博物馆的国宝—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灯,在暖炉盖设计上融入了钱王“射潮捍海”的元素,盖顶为钱王“海龙王”守护神纹饰,采用雕刻、纹空、绘画的多重工艺结合,体现了临安人自古有着万众一心对抗自然灾害的美好品德,以及整个城市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钱王“云纹”锅——设计思路来源于临安博物馆的国宝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整体造型以锅身与炉盘两部分,以实用美观的结合提取了熏炉的祥云、花瓣、蝙蝠等纹样进行重组设计,并以镂雕设计炉座的通风口诠释临安的文化符号。“天目峰高苕水寒,钱王肇迹自临安”,临安是吴越国文化的发祥地。不难看出,此次与大家见面的天目暖锅器具有着深厚的吴越钱王文化传承,可谓是刮起了一阵浓浓的“吴越风”。在设计上,“天目暖锅”器具汲取了临安博物馆的国宝——唐代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熏炉和唐代越窑青瓷褐彩云纹油灯的造型、彩绘等文化元素。在工艺和材质上,“天目暖锅”器具保留了古法制瓷技艺,取天目山瓷土,以绝妙的配方和水火并济的镂雕、纹空、彩绘等多重工艺结合,在细节处彰显出吴越文化鼎盛时期的精致耀目。“‘天目暖锅’器具是临安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给‘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注入了新的内涵。”临安博物馆馆长鲍伟华说。未来,天目暖锅器皿将打造成文创产品,包括伴手礼、食用器具、工艺品等,扩大现有的餐饮品牌的延伸传播,覆盖更多的年轻群体、旅游群体,并通过网络及在临安区域内销售,擦亮美食文化金名片;在春年前夕,天目暖锅还会上线美团、饿了吗等线上平台,食客们点点手机就能一解对暖锅的“相思”之情。“天目暖锅”外卖版“此次天目暖锅器具的亮相,让‘天目暖锅’这张临安美食文化名片有了更多的实体支撑,内涵也更加的丰满和立体。”临安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目暖锅’不仅仅是一份美食美器,更是临安以及天目文化的承载平台,将被逐步打造成为临安一个全新的文旅I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9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