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大树华盖闻九州
昆虫种类繁多
为浙大植保学科开辟一方天地
群山环抱远离闹市
为战时的师生留下过安静的课桌
“ZJU校园体验官”第一季的收官之旅,联动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走进天目山,重访西迁办学旧址,在蝶舞虫鸣的山野间,追寻“宁扔行李不扔标本”的记忆,体验独属浙大人的“天目山时代”。
森林WALK齐心合力、不畏艰难的西绪福斯虫夫妻,体态优美、食性怪异的绿螽斯,垒筑蜂的泥石屋,蟋蟀的奏鸣曲……在名著《昆虫记》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一个奇异的昆虫世界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置身天目山,鸟啭虫鸣相和,体验官们对昆虫的世界有了具象的概念。
培训过后,寻声而去,处处是体验官们寻寻觅觅的身影。或在矮丛间扫网,或在空中“8”字形挥捕飞虫,一路新奇、一路惊喜、一路收获。“在山里洁净的溪水附近,能经常见到色蟌。”农学院副教授唐璞介绍,在8月底的天目山,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螳螂目等都是这次体验活动的最常见到的采集对象。
?
“这里的昆虫都很聪明,它们有着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级本科生沈佳瑶说,“采集昆虫的过程既要脑力,更要体力,让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大自然。”
这一路,体验官们还与历史重逢在禅源寺。
年9月,这里曾作为浙大新生的教学和生活用房。师生们在这里只求学业精进,不为物资缺乏而困扰,浙大计划多时的导师制首先在这里推行。
穿越百年,惊艳时光。像这样采集昆虫的实践教学,在浙大已经延续了近百年。
从上世纪20年代起,几乎每一届浙大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都会上采集昆虫标本的野外实践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门课程成为“病虫生物学专题教学实习”中的一部分。
在天南海北,追寻那教科书里描绘的神秘昆虫世界。农学院高级实验师吴琼说,每年夏天,浙大师生都会在天南海北捕蜂追蝶,足迹已遍布全国93%的区县,每个人都可谓是一位标本师。
方寸之美将采集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不仅为形态学观测等提供样本,更是后续深入科研的基础。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形态迥异的昆虫标本,不断丰富着浙江大学昆虫标本馆的收藏种类。
这个昆虫标本馆中收藏了教学标本30万件、科学研究标本万件,其中被认定为可移动文物的有近件。
西迁途中,浙大师生在江西、贵州、广西的山野间不断采集标本,并保存至今。当时,昆虫学家蔡邦华老院长一路采集,一路还要讲授昆虫分类、昆虫生态学课程。等到回迁的时候,路途遥远,他什么行李都能扔,唯独把这批宝贵的标本和重要书籍留下来了。
吴琼介绍,年由蔡邦华老院长在广西宜山采集的乌桕大蚕蛾标本和叶?标本,体型国内罕见,承载“西迁”历史,堪称“镇馆之宝”。
在天目山,体验官们也动手制作昆虫标本。
整个过程并不简单,插针、整姿与展翅、固定干燥、标签装盒,细节众多,一步也不能失误。对于农学院的师生来说,还要鉴定好昆虫所属目、科,再分门别类地装入专用标本存放盒,完成昆虫标本制作。
“第一次制作标本,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是一次挑战。”物理学院级本科生何伟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将蝴蝶的翅膀一点点展开、调整、固定,终于做出了我的第一个蝴蝶标本。”
公共管理学院级本科生吴慧聪同学看着自己亲手制成的标本说:“翩翩的蝶、张扬的蛾、威武耸立的蚂蚱,定格在方寸之间,向我们展示奇幻美妙的昆虫世界。”
虫口夺粮昆虫研究的意义在哪里?当前,正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形成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虫口夺粮”,确保作物安全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正是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的题中之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保障生态与粮食安全,浙大植保学科奠基人蔡邦华院士、生物防治先驱祝汝佐先生、资源昆虫学先驱唐觉先生、生态工程先驱程家安先生……几代人深耕昆虫研究,求索传承近百年,不断开拓科研新范式。
长期以来,学科致力于探索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新理论与新技术,创建了水稻生态工程治理、蔬菜“天敌昆虫+”协同促增控害、抗虫耐草甘膦转基因等绿色防控体系与品种,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科学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与奖项。
面向基础科学前沿,植保学科积极攻克科研难关,主动承接国家重大课题,并积极探索学科前沿领域,在众多尖端领域有所创新,实现理论与应用的重大突破。从害虫扩散成灾机理的研究,到害虫生态适应机制的攻克,再到生物间基因转移及功能的深入剖析,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刊。
科研创新,永无止境。正是一代代浙大人的不辍耕耘,“稻花香里说丰年”有了更加坚实的科技助力。
学科瞭望台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创建于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保护学科点之一,年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属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工程”和“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双一流”和高峰建设学科。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学科,在年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国际评估中,被国际植物保护学领域院士专家评定为“outstanding”。学科研究方向:基础昆虫学、植物病原生物学、有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植物-病虫互作机理和抗病虫生物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检疫等,设有3个研究所、1个农业农村部培训中心。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一等奖5项。
福利空间于方寸之间
定格自然之美
“ZJU校园体验官”
在第一季收官之际
为广大读者准备了文创笔记本
通道一9月20日中午12:00前扫描抽奖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