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片片飘落,雾凇挂满枝桠。这里是已经不知道下第几场雪的天目山,想想往年的这个时节,应该已是暖意融融,万物萌芽了。
在南方,雪是物以稀为贵的存在,尽管不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但在高海拔的山地,南国的雪与葱翠山岭相合,更显娉婷秀雅,诗情画意。
但是下过几场大雪后的天目山,更像是一座被雪神保护的桃花源,高大的树木如同守卫,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友好、警惕地与来客打招呼。
雪,是诗画中的常客,更是最高明的丹青圣手。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西安就成了长安,南京就成了金陵,苏州就成了姑苏,洛阳就成了东都,开封就成了汴京,杭州就成了临安……”今天,从雪平线出发,换个方式,云游天目。
从禅源寺出发,入目的雪让我们看到严寒不只有肃杀萧索,也带有季节限定的色彩。寺院特有的故宫色调,让执着等待唯美雪景的人们从步入天目山的那一刻开始便得到满足。
双清池是观景最好的一处,不论是金秋银杏灿烂还是寒冬白雪皑皑,在池中的亭子间驻足,景色倒映在池水之中,总能拍出别样的一番美景。
正如唐代诗人李端所言:“风中闻草木,雪里见江山。”素净的冰雪,以银白的笔墨重塑天目山独有的轮廓,也藏着临安最美的冬天。
再往上走,遇见的是“知了”民宿,冬日的知了少了蝉鸣的叫嚷,厚厚的白雪却依旧掩盖不住青绿的石阶、石墙,门口高挂的红灯笼与对联多了一份迎春的喜庆。
住在这般与世隔绝之地,我想,大概就成了住在冰雪城堡中的艾莎公主了吧。
今天的市区已经感受到阳光普照,而天目山似乎是被太阳公公遗忘了,怎么也照不到。
拾级而上到了进山门,由于上山的公路被封,徒步的游客便多了起来,深深浅浅的脚印都是你们曾到过的见证。
最喜欢的是徒步到一里亭这一段山路,慢下来的不仅是山涧淙淙的泉水,更是这颗被生活压抑许久想逃离的心。
山涧之中,分不清弥漫在空气中的是水汽还是雾气,只觉得眼前白茫茫的一片,遮住了远处的景物,颜色也逐渐变得单调,似乎这里的世界只剩下灰白。
再向上而去,海拔也渐渐升高,抬头发现树梢竟也失去了颜色,被雪覆盖得结结实实,变成了真正的“雪树”。
庆幸的是杉树的形状还在,远远望去觉得这“圣诞树”才是真的唯美。
天目山的冬天,除了赏雪之外,另一大乐趣就是“叹冰”,感叹冰的高大,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低温造就美景,徒步路上,岩下雪如尘,随处可见的就是比手臂还长的冰柱,似钻石一般晶莹剔透,壮观不已。
到了大树王景区,由于暂未对外开放,步行道上的雪异常地厚且松软,连续的降雪让山上真的成了“南方雪乡”,积雪的厚度一度超过六十公分。
有些刚刚生长的小树也被压弯了枝桠,四季常绿的绿叶也都被冰封了一层,摇晃时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极为好听,只是不知天气回暖它们是否还能安然无恙。
这个时节的天目山,最佳观景当属雾凇,俗称“树挂”“冰花”,却既非冰,又非雪,而是低温状态下尚未凝华的水汽和雾滴,不断附着、积聚于树枝等物体所形成的白色沉积物。
这一过程近似于霜降,但颜值更高的雾凇,显然脾气也更“臭”——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同时还需要天晴、少云,静风或风速较低的天气相配合。
所以想要观此景,就还需往上攀登,去往仙人顶的路上,雾凇之景令人叹为观止。
天目山,一座神奇的山,随着海拔高度一山呈几景,眼看着冬天走到了尽头,在春来临之前,我们一起去赶这最后一场雪吧~
资料:天目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