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在位三十二年,将贫穷积弱的武田家,建设成了当时全日本首屈一指的天下大国,开创了甲斐武田家最辉煌的时代。鼎盛时期,即使北条氏康、德川家康、上杉谦信这三大诸侯联手,也对武田信玄毫无办法。而在武田家内部,家臣们对信玄有着近乎宗教狂热式的崇拜和尊崇。然而,神一般的武田信玄,突然倒下了。留给继任者武田胜赖的,却是一个强敌环伺、主少臣疑,外强中干的武田家。信玄逝世之后仅仅过了10年,曾经如日中天的甲斐武田家就灰飞烟灭,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系列戏剧性的转变?武田信玄,这位丰碑式的人物,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战略的失误与衰败的种子
信玄虽然和家康在灭亡今川家时是战友,但一旦今川家灭亡,武田家和德川家就开始发生摩擦,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见怪不怪了。家康一人无力抵挡信玄,所以找到北条氏康,希望两家联手,共同对抗武田家。氏康本来就对信玄的背信弃义很反感,所以答应和家康联手,于是,武田家陷入了上杉、北条、德川三家的围攻之中。
不过,此时的武田家正处在其最为巅峰的阶段,即使北条氏康、德川家康、上杉谦信这三大诸侯联手,也不能奈武田家何。信玄一方面鼓动上杉家臣发动叛变,以干扰和牵制谦信;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出动大军,攻击昔日的盟友,相模国的北条氏康。
(武田家所在的甲斐国,曾经是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甚至连食盐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都经常受制于海边国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少年家督武田信玄,一点点把武田家发展到了如今这个局面。)
年,信玄率两万大军攻入相模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武田军,氏康父子决定收缩防线,笼城(即坚壁清野、回笼重兵、固守坚城)对抗。10月初,信玄大军包围了北条家的居城小田原城,但由于此城号称“战国第一坚城”,太过于坚固,氏康父子又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武田军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只得撤兵回甲斐。不过,在撤军途中,信玄料定北条军会追击,故巧妙设伏,击败了北条家的追兵。氏康事后详细听闻战败的经过,感叹道:“此战即使我亲临前线,也无法获胜。信玄实乃当世第一名将,我不如他。”
年,北条家的实际掌权者北条氏康去世,家督北条氏政开始真正掌权。身为武田家的前女婿,氏政掌权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终止了和上杉家的盟约,与武田家重新结盟。关于这一事件,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氏康在临终时的遗命,觉得北条家从现实利益的角度来说,还是和武田家结盟最好,故让氏政在自己去世后和岳父武田信玄再结盟好;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氏政个人的主张,主要是出于对亡妻黄梅院的深切思念,故重新和岳父结盟。但不管怎么样,在氏康去世后,北条和武田两家重新结盟,信玄又少了一层顾虑。
(号称“战国第一坚城”的小田原城,在日本战国历史上,无论是之前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还是此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没有能够正面攻破过。)
年,信玄在多次接到足利义昭将军要求他攻击织田信长的指令之后,终于开始出手,亲率大军上洛,沿途攻击织田家和德川家的领地。这次上洛的情况,我们已经在德川家康的故事中和大家介绍过,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此时的信玄,已经年过半百,疾病缠身。距离他流放父亲,登上家督的宝座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来,他把甲斐武田家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建设成了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国,威震日本,傲视群雄。现在,他要带领武田军去西上京都,完成称霸天下的夙愿。
但是,自己能实现一生中最后,也是最荣耀的梦想么?拖着病体出征的暮年信玄心中,想必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不管怎么样,他要去努力一搏,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机会。他也许不知道,这也是甲斐武田家最后的一次机会。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虽然武田军在西上的过程中连战连捷,无一败绩,把织德(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同盟打得找不着北,但无奈老天对信玄不再慷慨,甚至都不愿意再多给他一年半载的时光。年2月,在攻下三河国的野田城后,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终于倒下了。
他病势沉重,不能再指挥作战,武田军只能全军休整,期待主帅身体康复。但是,在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后,信玄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无奈之下,武田军只得放弃这次上洛,全体撤回甲斐,而他们这一撤,就再也没能回来。
4月12日,武田军行至信浓国的驹场时,信玄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当天,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一年,武田信玄五十三岁。
武田家的悲歌
信玄临终前,将武田家的家督之位传给了孙子武田信胜。而当时的信胜年仅六岁,没有能力掌管武田家,所以又让自己的儿子、信胜的父亲武田胜赖做监护人,在信胜成年之前代管武田家。即,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胜赖,成为了武田家实际的掌权人,但是在名义上,武田家的家督却是胜赖的儿子,武田信胜。这个安排看上去很诡异,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儿子,而要绕这么一大圈?是的,如此诡异繁琐的安排,其实透露着信玄的无奈,这是他的悲剧,也会成为胜赖和信胜的悲剧。
信玄时代,是武田家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同样因为发展太快,透支了发展的后续之力。至信玄去世时,武田家其实已经外强中干,急需休养生息了。信玄一方面是看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各地大名得知自己去世后会围攻武田家,所以他在临终时颁布了另一个重要的遗命,就是三年之内要尽量封锁他去世的消息,也不能主动挑起战争,用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三年以后才可以考虑主动出击。
布置完这一切,武田信玄,这个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就闭上双眼,撒手人寰了。在他身后,曾经辉煌一时的甲斐武田家,开始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
武田胜赖掌管武田家没有多久,首先就违反了“三年不战”的遗命,开始频频主动出兵,攻占了不少织田家和德川家的领地。武田家的版图比信玄在世时更加大了,看起来似乎武田家要迈入一个新的辉煌期了。其实,巨大的危机,正在袭来。
年,武田家又出兵了,这次是进攻德川家的长筱城。德川家的盟友织田信长带兵来救。当时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武田家的一万五千人对织田、德川联军的三万八千人),武田家如果正面迎战,胜算极小,所以很多家臣建议撤退。但胜赖没有撤退,而是摆开阵势,和织田、德川联军打了一场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长筱之战”,结果是武田家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大部份信玄时代遗留下来的优秀将领也几乎全部阵亡,只有胜赖带着少数残余部队逃回了甲斐。
武田家的国力本来已经走下坡路了,加之这次惨败,人才凋零殆尽,从此几乎就是一蹶不振了,基本丧失了争霸日本的可能性。之后的几年里,虽然胜赖也殚精竭虑地经营武田家,但武田家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七年后的年,织田信长联合诸多大名围攻武田家,武田家内部众叛亲离,节节败退,仅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全面崩溃。最终胜赖和信胜父子在天目山双双切腹自尽,甲斐武田家灭亡,此时距离武田信玄离世时如日中天的武田家,只过了十年。
长筱之战后,武田家的精锐损失殆尽,人才凋敝。七年后,武田胜赖和信胜父子双双切腹自尽。
武田胜赖的无奈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胜赖为什么要违反信玄的遗命,不到三年就频频出兵?为什么在明知胜算极小的情况下也要赌博似的打“长筱之战”?当时他是有机会撤退的,他为什么执意要打这场最终对于武田家的灭亡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仗呢?
主要原因在于,在武田家内部,胜赖面临严重的不信任,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首先,胜赖是信玄的侧室所生,并非嫡长子。而武田家之前的继承人是信玄的嫡长子武田义信,这是很多家中老臣都拥戴的人物。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因为义信被迫发动政变失败,而被信玄幽禁致死,这才使胜赖有机会掌管武田家。在很多老臣眼里,胜赖出身卑贱、能力不足,武田家的接班人本来就应该是义信而不是胜赖,他只是靠着兄长的去世才成为接班人,所以对胜赖都没有好感。而胜赖本人,虽然也英勇善战,有不错的军事才能,但年轻气盛,对老臣们也不太买账,双方的关系自然不太好。
所以,之所以当年信玄传位给孙子,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担心直接传位给胜赖,会导致家中不稳,所以才绕了一圈,这也证明了领导人协调各方关系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庶子的身份和兄长义信的影响,对胜赖的冲击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于胜赖而言,父亲的光芒实在太耀眼,他一直在父亲的阴影里走不出来,家臣们总是拿他和父亲信玄相比,总是拿信玄的标准去要求他,也总是觉得他各方面都不如信玄,加之对义信的怀念,所以无法对胜赖产生和对信玄一样的认同和恭敬。
一个太过完美的前任,很有可能给继任者留下的只是怀疑和压力。
先天的劣势加上父亲的光芒,给了胜赖极大的压力。而能够改变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出色的战绩。如果能有超越父亲的战绩,就能走出父亲的光圈,家臣们也会真正拥戴他。而且,胜赖其实也并没有很多时间来慢慢等待家臣们改变看法,因为父亲的遗命之一是在信胜成年后,胜赖就必须交还政权,所以他必须快速建立功勛,快速建立个人威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臣的真心拥戴,也才有可能在将来修改父亲的遗命,真正地成为武田家的家督。
知道了胜赖面临的重压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违反“三年不战”的遗命,为什么他在长筱可退而不退,勉强一战。其实,在长筱之战中,说胜赖可以撤退,那是从军事角度而言;以胜赖在武田家内部的地位来说,他是没有退路的。如果他真的撤退了,就代表这次出征无功而返,白白浪费了各种资源,成了一场瞎折腾。那么他在家臣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更加低下,懦弱、无能等帽子就会在他头上扣得更紧,他也更加无法执掌武田家了。所以,哪怕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胜赖还是要去赌这一把。很不幸的是,他赌输了,赔上了整个武田家。压力,使他丧失了理性,也没有给他理性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在看到武田军在长筱之战中全军覆没的惨烈结局之时,似乎也能看到胜赖的压抑和无奈。
个人觉得,武田家的悲剧和胜赖的压抑和无奈,最根本的原因,似乎要到武田家上一代家督武田信玄的身上去找。
首先他自己没有能够处理好和长子义信的关系,导致自己失去了最合适的接班人选(信玄的二子目盲出家,三子早夭,胜赖为四子)。可以想像,如果是义信继承了武田家,至少在和老臣们的关系上,绝不会像胜赖这样紧张。
其次,在胜赖成为接班人基本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也许是不够重视,也许是无暇顾及,总之信玄没有帮助胜赖处理好和家中老臣的关系,导致胜赖正式接班后每天都必须面对挑剔的眼光,压力巨大。
再次,信玄本人实在太优秀,把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儿子为了摆脱这种压力而做出了近似赌博的不理智行为。当然,不是说一个领导人不能优秀,而是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人,那么你需要意识到,你的优秀可能会给你的接班人带来压力,可能会让他一直活在你的影子里。其结果就是,要么你的接班人因为不如你而自暴自弃;要么就是为了要超越你做出种种不理智、冒进甚至疯狂的决策。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很容易导致公司最终的溃灭。所以,一个优秀的前代领导人,必须考虑到这种情况,并及时加以防范。比如,自己应该有步骤地后退,应该帮助老臣们建立对接班人的信心,要帮助接班人建立更多的功绩以积累威望,甚至应该把本来属于自己的很多荣耀让给接班人,等等。切忌自己一个人优秀到底,而留给接班人一座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山,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团队。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菜根谭》。太过激烈和迅速的东西,往往不长久,大而无当的扩张之后,往往外强中干。)
最后,信玄本人还有一个严重的战略失误,即期望在有生之年成为日本的霸主。虽然说追求这种荣耀是人之常情,那个时代稍有实力的大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以武田家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点不太现实。信玄的年龄、武田家的地理位置、薄弱的先天基础,都决定了争霸天下这样的事情并非在一代人手里可以完成。若信玄有这样的长远心,就会着眼于未来,以更加务实的方法来经营武田家,而不是集中武田家的资源,去实现他一个人的梦想。相比之下,中国的周文王和曹操,就显得有耐心得多,也豁达得多。
最终,信玄的梦破了,武田家的内力也被消耗地差不多了。交到胜赖手上的,是一个强敌环伺、主少臣疑、国贫民疲的武田家,更可悲的是,胜赖还没有很多时间去修炼内功、摆脱困局,因为他的父亲,那座丰碑,逼得他必须尽快去有所突破,而最终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据说,武田信玄的辞世之句是:
此身此骨,归于天地;
不沾红尘,独自风流。
此偈意境甚高,但信玄本人在临终时是否真的拥有这样的境界,则不得而知了。希望他能如偈中所描述的那样吧。
听用得上的国学
主撰稿人:北川先生
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文化部特聘传统文化讲师
青岛恒星国学院特聘教授
欧洲东方商学院学术总监
广州菊坡国学书院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