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
12月7日,杭州市西湖区政协委员、西湖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商建农高兴地告诉记者:一项“利用龙井夏秋鲜叶以白茶加工工艺开发龙井白茶新品类”项目即将启动,这意味着“龙井白茶”与西湖龙井、九曲红梅一并成为杭州的一绿一红一白。
“通过不断完善工艺技术,让这款西湖龙井白茶口感更佳,我们今年生产出了一万多斤上等西湖龙井白茶。”杭州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高级茶艺师高嵩说。
邂逅白茶正逢时
近来,由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村群体种植的土茶为茶青原料,采用白茶工艺制成的白茶悄然兴起。从此杭州又多了一个茗品。
年初,杭州葛航茶文化有限公司落户龙坞,最初只是尝试着将西湖龙井秋茶青叶制作成“老白茶”。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总算是有了新的收获,一款全新的西湖白茶新鲜出炉。该项目依托西湖区的茶叶资源优势,以“公司”+“农户”的结合模式,对西湖区龙井夏、秋两季的茶鲜叶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以白茶加工工艺开发龙井白茶新品类。该项目的投资全部用于茶叶回收采购成本,基地租赁成本,基地生产规范化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对西湖区夏秋两季采后弃置的茶叶再次利用,不仅成功“变废为宝”,给西湖区茶产业增添一份“茶悦色”,更是给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给村民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项目正常运转后,当年可回收4万多斤茶鲜叶,给农户和村民额外带来60余万元的收入。
可喜的是,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年,全省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优势产区特色鲜明,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万亩,产量在20万吨左右,一产产值超过亿元。茶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和经营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茶叶品种布局更趋合理,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花茶、抹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白增色又增收
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产茶历史悠久,目前整个龙坞有茶园多亩,是龙井茶的主产区。其中龙门坎村的茶园更是分布在杭州西郊第一高峰午潮山周边,其南面钱塘江,西接天目山,东邻西溪湿地,中拥宁静秀雅的白龙潭山水,小气候环境极佳,车马不至,远离污染。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升茶叶品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产业可持续,西湖区于年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并于年起实施《西湖区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全域化无人机植保作业。
记者了解到,西湖龙井茶叶的采摘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头茶在立夏前结束,前后历时1个多月;二茶在小满开采,到芒种后几天结束;三茶在夏至开采,到大暑前几天结束;四茶又称小春茶,于立秋前10天左右开采,到白露时结束并封园。由于夏秋两季茶叶相对粗老,制成绿茶的鲜爽度滋味以及价格远不及春茶,且采摘炒制成本高,多数农户选择采后弃置,夏秋茶基本没有被利用起来。有数据显示,杭州西湖龙井茶准核心区茶园面积为亩,春茶总产量达到.79吨。由此可见,龙井茶的夏秋茶产量也十分可观,若能利用好,将具有一定的产业价值。
龙井茶的夏秋茶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制成白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属微发酵茶。其简单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维生素这些物质。同时,区别于绿茶对于叶片嫩度和鲜爽度的苛刻追求,相对粗老的茶鲜叶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内含物丰富,更适合制作成白茶,其中茶多糖物质的沉淀会使茶汤顺滑甜润,且耐煮耐泡。此外,白茶能够存放,有研究表明其黄酮类物质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越存放越具有药用价值。由于西湖区的茶叶品质好,加工制作的白茶不仅香气清雅、茶汤甘甜,独具特色,且政府对茶园管控严格得当,质量安全过关,可放心饮用,存在很大的开发价值。
有数据统计,-年,我国白茶内销量从2.18万吨增长到了6.25万吨,年复合增长速度约为42.06%,市场规模持续上升。在看到“白茶热”现象的同时,白茶产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一就是品质跟不上数量的需求,普通消费者难以喝好品质价格均有保障的好白茶,这使得最简单的白茶也变得不简单了。
致富背后的政协智慧
比对市场需求后,西湖白茶项目由此启动。赋闲的当地村民和农户皆成为项目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冬日的西湖区龙坞慈母桥村,上年纪的大伯大婶在冬日的暖阳下利索地采摘着茶叶,每天清晨天刚微亮就头戴手电筒上山采茶,午饭前就能背着满满一麻袋青叶下山。忙碌的他们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
“农户原本采后弃置的茶青被回收集中在一起。制茶沿用了传统白茶加工工艺方式,使用天然环保的竹扁、竹篓等进行生产制作,各环节投入均进行优化控制。项目启动后,效益不断显现。特别是在西湖区政协主要领导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