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管光前叶佳裕临安微融圈邱瑞徐军它们的名字集霸气和温婉于一身,却没有获得上天的垂怜。生命周期遍布险境和“舛途”,能翩然翻飞于鲜花草木间的仅1%—5%。人类活动的加剧,更使它们芳踪难觅。它们是原生于天目山的“国宝”昆虫——“中华虎凤蝶”。中华虎凤蝶图赏于是,十年前,在天目山麓的西天目小学,一场“蝴蝶行动”暖心启动。命运多舛“前半生”天蓝、水碧、林森中,坐落于天目山南麓的天目山镇西天目小学,一直是令人羡慕的存在。在“沐浴”着天目山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和绿色文化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并践行着以天目山为依托的生态文明教育。学校持续开展的“蝴蝶行动”,兼顾着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教育,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蝴蝶行动”中的主角是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的天目山独有的野生蝶“中华虎凤蝶”。当前,因其生物特性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虎凤蝶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凤蝶一年只生一代,自然状态的“中华虎凤蝶”在其成长中必经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可谓“命运多舛”。中华虎凤蝶的一生一“舛”:卵量基数减少。每年雌雄蝶交配产卵的3月份,寒潮天气多发,低温会导致成虫大量被冻死。能羽化的,也只能零星“化蝶”,难以集中“批量”羽化,雌、雄蝴蝶难以“艳遇”交配,给“蝶口基数”砍上一刀。中华虎凤蝶交配二“舛”:幼虫缺食多敌。由卵孵化出的蝶幼虫非常“挑食”,只能寄生在杜衡上。而杜衡又是一种临危草本植物,(喜阴湿,可入药),对生长环境也很苛刻,其在野外的植物分布和生长状况也很差。再加上人类对野生杜衡的过度开采,让幼虫常会因无栖身之地、无饱腹之食而死亡。另一方面,因杜衡的植株低矮,寄生其上的幼虫极易受到蚂蚁、蜘蛛等天敌的侵害,导致幼虫在野外的存活率仅为10%左右。虎凤蝶在杜衡上产卵三“舛”:蛹期物竞天择。虎凤蝶在蝶蛹期需要在野外历经多天的日晒雨淋、寒冬酷暑,以丛林法则为伴,一不小心就要成为天敌的口中餐。“前半生”的多舛命运,导致自然状态的虎凤蝶羽化的仅为1%—5%。前些年,天目山野外调查的中华虎凤蝶仅只左右。近两年,野外虎凤蝶更是芳踪难觅。“桃李园”中的“蝴蝶新家”“我们作为一所在天目山脚下的科技特色小学,有义务和责任为天目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西天目小学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西天目小学专门建立了“中华虎凤蝶蝴蝶养殖园”。虎凤蝶蛹期漫长,幼虫的养护和合适的化蛹破蛹环境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展了虎凤蝶人工养殖,同时开展对虎凤蝶幼虫及蛹期环境适应性优化的研究,以扩大虎凤蝶的养殖规模。在幼虫的养护上,主要针对杜衡种植、幼虫养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学校养殖园内及周边,种植了大量的杜衡,为虎凤蝶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新鲜叶片采集后,被剪碎喂养给幼虫,以增加幼虫进食效率。通过多年的探索,师生们还发现,杜衡种植区需要去除杂草、进行集中种植,使蝴蝶产卵集中,以避免幼虫在更换植株过程大量走失或被天敌捕捉。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杜衡种植多策并举之下,虎凤蝶幼虫化蛹率上升到了50%,与野外10%的存活率,整整高出了5倍。通过观察,孩子们还发现,幼虫更喜欢爬到高处化蛹。根据虎凤蝶的这一特性,学校把1-3龄的幼虫在自然状态下的养殖园内饲养,3龄以后则移到阴暗处用木质材料制成的养殖笼内养殖,并在笼内放置树枝,方便幼虫攀爬化蛹。一系列的优化操作,使幼虫的成活率接近%。优化后的养殖笼在蛹期的化蛹、破蛹方面,孩子们也做了探索。对比实验发现:相比之前安放在瓦罐中,蝶蛹更喜欢待在纸巾上。每两周喷一次水,并置于阴暗通风处。此做法使蛹的羽化率从原先安置于瓦罐中的0%,上升到了目前的76%。……经过老师和孩子们的潜心研究和悉心呵护,今年3月,在西天目小学,约有余只虎凤蝶被成功羽化,保守估算,繁殖率达到了50%,远高于野生状态。虎凤蝶破蛹成蝶现场00:15点击图片,观看“破蛹”全程眼下,40多枚蝶蛹正静静地躺在学校标本室内越冬。抽空时,孩子们都会去看一眼,大家轮流呵护。再过几个月,又是春暖花开,孩子们希望春天早点到来,有更多的虎凤蝶翩翩起舞在和煦的春风里,与它们在芳香的花丛里追逐嬉戏。当然,孩子们更希望虎凤蝶“蝶丁”日益兴旺,有一天,能飞出校园的网箱大棚,在天目山间翩翩起舞。——编辑管光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