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越来越绿了。“十三五”以来,杭州已新建绿色建筑项目数个,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1亿平方米。我们走进一栋栋绿色建筑中,感受“绿色魔力”带来的诗意栖居。

杭州越来越绿了。这份绿意不仅是目之所及的茂密苍翠,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类场所——“绿色建筑”中。

“十三五”以来,杭州已新建绿色建筑项目数个,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1亿平方米,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占比33%。随着年市、区两级发布绿色建筑专项规划,高星级、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比例逐年提升,年,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占比已达到68%。

以绿色与高效能为特色,最大程度减小能源消耗。绿色建筑改变了生态环境,更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每日栖身的各类场所,是如何润物无声的影响着自然,改变着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依然炎热的初秋,我们走进一栋栋绿色建筑中,感受“绿色魔力”带来的诗意栖居。

技术加持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与喧闹的天目山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东部一隅。从大门沿着小树林蜿蜒而过,东一教学楼颇具艺术范儿,灰色与砖红色外墙的古朴与地面覆盖的绿色植被相映成趣,诉说着旧时与今日的故事,也带来了“忽逢桃花林”之感。

这座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教学楼,如今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办公场地。由于老教学楼缺乏系统的保温节能措施,平面布局和结构受力也不适应现代办公的使用需求,当年旧楼改造时,设计师们暗藏了不少巧思。这也是杭州少有的通过既有建筑改造完成的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和运营双认证的案例。

走近它,“绿”意袭来。肉眼可见的是大片垂直绿化,6层楼高的墙面藤蔓遍布,凌霄花开的季节如同一幅天然油画。二层屋顶小花园绿植葱郁,这里室外的绿地面积占到了43.5%。更直观的是体感温度,室外高温逼人,而建筑内却恒定在26摄氏度,这可并不全是空调的功劳。

“这份清凉里有40%的贡献源自建筑设计时的绿色理念。”院长杨毅向我们讲解其中奥秘。整栋建筑的窗户均是双层中空玻璃,部分朝南外墙采用呼吸式幕墙设计,它可将积聚在玻璃间的热量通过气流带走。两层窗之间还设有可调节的外遮阳百叶装置,夏季可将太阳辐射热量阻挡于室外,并可根据太阳光线强弱调整角度,隔热不挡光。绕着建筑转一圈,没有见到想象中和建筑体量相配的“吐”热气的空调外机,替代它们的是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网。这套名为地源热泵水冷VRF的系统,利用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夏天将房屋内的热量导入大地,为建筑制冷,冬季将热量从地下取出,用来取暖,大大减少了碳排放和可能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

杨毅更骄傲于这里对自然光的科学利用。入座位于一楼的会议室,大面积落地窗和透景设计让这里成为全院师生最偏爱的开会场所。侧一侧头,窗外树木花草映入眼帘,水池里粼粼波光浸润心田,人在建筑中却仿佛已置身于自然。而建筑周围“生长”出的神秘蘑菇型球体——导光管,则让地下室不用电就能被阳光照亮。“蘑菇头”式的采光罩充分聚集阳光,再通过内壁的特殊材质向下传输,最后漫反射照亮整个房间,传导率高达99.7%

漫步东一楼,无处不体现着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理念。像这样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目前杭州已有个。对绿色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