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记(37)

作者/冯世鑫

张羽(公元∽年),字来仪、附凤,号静居,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市)人,后移居吳兴(今浙江湖州市)。系明代诗人,他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吳越四杰”。后又与罗贯中、施耐庵、冯子振、高启、王行、杨维桢、赵天锡等人,称“北郭十才子”。官至明朝太常丞(属闲职性的官职),人称是“不得志者之一”。罗贯中编撰《三国演义》,施耐庵则著《水浒传》,杨维桢著有《海乡竹枝词》,而张羽著有《静居集》四卷等书籍。他们有所失,也有所得。他们在仕途上虽遭受挫折,但他们著的书,却流传千秋万代,其精神食粮,润育着一代代的人们,且是千年不朽的佳作、名著。

一天,张羽突然接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命张羽撰写庙碑。张羽善著述,文辞精准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精极甚雅,笔力苍秀。朝中大臣们都翘大拇指赞誉,他却悄声在茫茫的人海中,从不张扬。传说,他是效法当朝开国元勋刘基辞官隐居的策略。

张羽与文友徐贲、王行、高居等人,隐居在天目山东麓(吳兴区域),隐居处距天目山,仅在咫尺之间。再加他酷爱云游名山大川,空闲时,便邀友人们畅游天目山。一次,他们游览了天目山后,张羽便写了首《登天目山》的诗:

东西峰对峙,

麋鹿日成群。

四月犹飞雪,

半山长是云。

洞香仙药遍,

天黑圣灯分。

千古钱塘勝,

登临惬素闻。

这首诗的上半阕:东天目山的主峰,与西天目山的主峰,都耸立于云端之上,遥相对峙。由于天目山植被很茂盛,麋鹿等野生动物很多,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山间跑来跑去。这里山形地貌很特殊,朝北的山间,有时到四月还下雪,而山南却飘飞梨雪(指梨花),山南山北都仿佛在“下雪”。半山腰经常是云雾缭绕,氤氲如纱,烟涛茫茫。

诗的下半阕:天目山有各种植物多达数千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达一千多种,这便使天目山成了一个“天然药圃”,这里的仙药漫山遍野都是。日落天黑后,这里的圣灯(指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犹如天上的星星,入眼分明。结尾的二句是说,这天目山的风光和钱塘的勝景,诗人是早有所闻的。当诗人登上峰巅时,见天目山的气势确实雄伟、毓秀,他对此处的景观,甚为赞叹。

笔者之所以说,张羽与徐贲等人是移居在吳兴,这源自他写的《约徐隐君(指徐贲)幼文同隐吳兴》一诗中云:“吳兴好山水,子我盍迁居……”其标题和诗文都表达得很清楚了。

笔者查找到张羽写天目山的另一首诗一一叫《龙穴洞》:

石路少人行,

山深草树平。

寺荒余旧额,

龙去只空名。

深涧通云气,

飞泉作雨声。

素怀栖遁志,

到此遂幽情。

诗中的,位於西天目山开山老殿、七星塔、倒挂莲花峰、玉柱峰(亦称四面峰)之间。该洞穴不逾数尺深,但若下雨前,洞口宛如龙口似的,会喷放出云雾来。当地居民说,只要龙穴洞喷云雾,老天很快就会降雨。

先古的和尚至此,经反复观察,确实如此,对此甚感神奇,在此建筑了“狮子禅寺”,也称“狮子正宗寺”。清康熙四年(即公元年),见寺庙荒废,便拨款在双清庄改建,今开山老殿为其古迹。

诗人借景抒怀:我(指诗人)向来是怀有远避权势,遁迹到这山水毓秀的地方修心养神之意,此次来访,总可实现我的这番醉洒陶情、安贫乐道、淡泊无欲、虚静不扰的夙愿吧。其实,张羽已经与友人们,都隐居在东天目山,过着隐居的生活,已经践行了其向往。

附诗云(古风):

雅逸觅古刹,

琅纤拂清芬。

界静尘无迹,

穴濛钵有云。

沥溦空外落,

天籁寂中闻。

缱绻对吟歌,

洗却那凡尘。

①《静居集》;

②《约徐隐君幼文同隐吳兴》;

③《浙江通志》;

④《我国历代纪元表》;

⑤《明史.张羽本传》;

⑥《吳兴志》张羽传等资料。

(待续)

作者简介:史进单夫,实名冯世鑫。浙江省作家、诗人;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诗人。浙江分社总编、社长;系、等签约作家、诗人。合著和独著诗词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22部;参与编撰《国检志》、《浙检志》11部;撰写诗词余首,散文余篇;小说5篇。其中《来自日本50亿巨额索赔》,获国家报告文学一等奖;《书缘》、《淡去的炊烟》、《回放青山湖》等,获国家诗词、散文一等奖;《周庄神韵》、《靓丽那时空》等26首诗词,获诸多网络报刊的实力作家、实力诗人奖。

云天文学总社版权页

隶属于云天文学总社,系国内知名公众平台的姊妹公众平台,主推精品诗歌和精品美文精品悦读,多年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实力作家和诗人,尤其是受到许多旅居国外的华语诗人和作家青睐,有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的作家和诗人。

投稿邮箱:jingpinyuedu1

sin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