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1227/10122890.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希林/文

通讯员方苗苗胡晨波/供图

“天目山,三件宝,茶叶、笋干、小核桃。”

杭州临安年货,不得不提“老三宝”。特别是雷笋(即天目春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鲜中带甜,是当地招牌“山珍”。

1月6日,钱江晚报记者来到天目山风景区的雷竹林里,和当地笋农何旭明来了一场“年味”直播。镜头前的何旭明,一身迷彩工装,微黑面庞,话不多,笑容灿烂。一棵棵成人小臂长的雷笋,在何旭明手上,15秒挖出、15秒去皮、15秒切块、再洗净、焯水……一气呵成。看直播的小伙伴惊呼“大叔炫技”。

“炫技”的何旭明今年53岁,临安市天目山一都村人。靠着一根特制铁锹、一把铁刀,这个和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大叔,上周刚在天目山景区尝试了直播卖货。接下来,他想继续试试直播电商这条路,将临安雷笋销往更多人手中。

每天都要收多斤笋

练出“15秒拔笋”的手速

1月10日上午,天目山景区,何旭明正忙着和同事们挖新鲜雷笋。笋田里的何旭明,寸头、身板挺拔,脚步很轻,走路很快,眼睛不时梭巡四周,看整个笋田情况。在何旭明脚下,雷笋田里,厚厚的砻糠鼓起了一个一个的小包。

“往年这个季节,天目山吃不到春笋。但我们在笋田上铺上厚度约15公分的砻糠‘被子’,将竹林地表温度长期保持在15℃~25℃之间,再加上临安特有的黄土地,雷笋冬天就能长出来。”

顺着这些“小包”裂口,何旭明拿来了一根通体笔直、长约半人高的特制铁锹。用铁锹顶部轻轻拨开裂口周围土层,一棵笋尖就冒了出来。

“挖雷笋是有技巧的。”何旭明一边说,一边拿着铁锹,以一个特定角度向笋田插入,再朝笋根部用力撬个两三下,一棵雷笋就“啵”地被“撬”出来。

离开笋田的何旭明有些腼腆。但说起种雷笋,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

上世纪80年代,“临安雷笋”已经是当地一块响亮的农产品招牌。当地农户靠种植雷竹逐渐富裕起来,但随着笋农持续施用化肥,当地农田土壤板结,竹林出现抛荒现象,笋农增收遇到困难,渐渐地,周边农户都开始改种水稻。在何旭明的记忆里,当时种雷笋产量低,品相也不好。“不如我们种水稻、开农家乐收入高。”

年,有农业创业者来到一都村,一家家和村民挨个探讨雷笋的种植技术问题,想把“临安雷笋”的农产品招牌再次做起来。“他们告诉我,只要改变传统的统一使用复合肥的施肥理念,在测土基础上,根据竹笋生长的需肥特性配制生物营养肥料,实现营养平衡,就能种出更好品质的雷笋,单价也比我们种水稻卖得更高。”

一边做木工、一边种水稻的何旭明心动了。他与村合作社合作,用合作社提供的水果雷笋苗,代替了自家田内的水稻。据天目山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政府也支持雷笋种植技术的推广,像何旭明这样的笋农购买笋田肥料时,每包肥料,政府还给予15元的补助。

在政府和技术人员的双重支持下,年3月,何旭明的笋田里,雷笋苗果然获得大丰收。受何旭明带动,一都村其他村民们,也开始种起雷笋。

资料显示,截至年,临安全区18个镇街共有户笋农,全区笋竹产值达16亿元,总产值突破50亿元;全区还分布了20个雷笋种植科普服务站,更好帮助何旭明这样的笋农改造土壤、科学种笋。

雷笋产量高了,订单量随之就涨。如今,每到三四月份,何旭明都不用招徕生意,发个朋友圈,自家笋就会被周边的农业公司抢先预定。

“雷笋品质好、名气大,每年出笋季,价格一般在每斤15元左右。但哪怕时价高至每斤20元,盒马鲜生、世纪联华等总会来临安,每天定几百斤到一两千斤的笋。”

何旭明“15秒拔笋”技术,也是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磨练出来的。“每天都要收余斤以上的笋,而且都要清晨拔笋,下午笋的口感就不好了,所以速度不能慢。”

尝试直播、小程序卖货

53岁大叔助力卖出“天目山年货”

在浙江,冬天吃的冬笋是毛竹笋,开春吃的春笋是雷竹笋。因为有了砻糠孵化技术,天目山的笋田里,冬天也能有早出的新鲜雷笋。

疫情常态化后,不少临安年轻笋农怕雷笋快递滞销、农业公司订单量受阻,干脆自己做起了直播。

何旭明的同事之一,天目山景区工作人员方苗苗,最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