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古道:楠溪外闲梦远小陈正清秋

上周,重阳刚过的某天深秋,到达永嘉云岭的云栖村小陈自然村。

当日天朗气清,山中多白云。

四季楠溪,秋最美。正所谓“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有一种山水辽恬静的美。

于是我在小陈,遇见了楠溪最原色的秋天。

永嘉县云岭乡,位于永嘉、乐清、台州交界。小陈,挨着台州黄岩,小陈人说的方言,也是黄岩话。

小陈古道,则是云岭通往黄岩的溯溪古道。

小陈轩溪,也就是溯溪从小陈至黄岩的古道旁的小溪。

手机导航至小陈村,但是车子不能一直往山上开到云岭小陈村。车行至离小陈还有3公里多的地方就要半道停下来,然后下小道入溪口。

所以,这一条轩溪之上的小陈古道,入口是很难找的。这条真正完全保持了楠溪江原味的溪流,也真的因此而鲜有人知,鲜有人驻足。

小溪口,水清可见底,水落石出,是无数天然的圆石。溪滩里的游鱼,仿佛是在澄澈的空气中游动。

云岭的山脉,属于雁荡山山脉,轩溪的溪水,源自黄岩,穿越群山到了小陈,就成了楠溪江的一脉支流之一,最终汇流向石桅岩一带的鹤盛,至枫林,至狮子岩一带的楠溪江主流。

小陈古道下的轩溪,处处是圆润的天然圆石,还有不少溪潭和岩壁。清澈的溪潭里,肉眼可见水底的范围内,有野生马口鱼、溪石斑鱼、南方鳅鮀、溪蛳、溪虾……

蓝天白云之下,溪潭如凝碧。

因为山水滋润,地貌独特,这一带溪涧边还生长着不少珍稀的中药材。

山水互动的杰作——云栖石河

在云栖村小陈自然村旁边,有一条近南北向的溪流,源自黄岩富山,蜿蜒流入鹤盛溪,再汇入楠溪江。这是一条原生态的石河,河谷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岗岩滚石。立方体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易呈石蛋化风化,并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溪谷中,经河水搬运、磨蚀而形成石河,一种独特的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景观。

同天然的被岁月磨到圆润的堆叠石头一样干净的鸭鹅。

秋高日丽,我们在石河里跳跃前行,放眼望去,整条河谷都是大大小小的滚石,圆滚滚的石头,表明曾经历了较远距离和较长时间的河水冲刷和搬运,大者二三米,小的三五十厘米,岩性几乎是清一色的花岗岩,蔚为壮观,与平时所见的楠溪江鹅卵石大不相同。

石河,不但为楠溪江流域所仅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罕见。尽管安吉天目山下和上虞覆厄山下都有长达千米的石河,但却没有水,无水不成河。换言之,云栖石河,有可能是我省唯一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石河。云栖石河能有今日之壮丽景色,还得感谢曾当了24年村主任的陈林荣,早在年,村里修路缺钱之时,有台州人出价70万元,要买这河里的滚石,但被老陈断然拒绝了。 

小溪口,水清可见底,水落石出,是无数天然的圆石。

石河里地质“奇观”多,如节理开裂形成的“试剑石”、“雷劈石”和“斧劈石”。巨大的花岗岩滚石上出现一条细而整齐的石缝,就像被“倚天剑”划过一样,远胜苏州虎丘“试剑石”,石缝中甚至还长有两棵小草,令人称奇。“雷劈石”的裂缝则拐了一个弯,形似闪电。“斧劈石”的裂缝就粗多了,并充填有众多滚圆的小砾石,而且头部的裂缝特别宽,就像被斧头先试劈了一下,比华山“斧劈石”有趣多了。各种各样的“包体”,也是一景,既有同生包体,即酸性岩浆上侵过程中析离结晶的深色基性岩块;也有次生包体,由岩浆冷凝成岩后侵入的微晶花岗岩组成,结构细密,其交互状节理也仅限于包体内部,甚至可见冷凝边结构。

轩溪石河。

石河两侧的山石就是微晶花岗岩,致密坚硬,并有一条瀑布倾泻而下,瀑底的水潭也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瀑底砾石和沙子的分选现象。

轩溪潭水,如凝碧。

永嘉云栖石河,养在深山人未识,值得一探。

寻味小陈,秘境山水孕育醇厚滋味

永嘉县云岭乡,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被群山环绕,与台州黄岩区一山之隔的小陈村更保留有一份天然的山水秘境。清澈奔腾的轩溪水、形态万千的巨石、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孕育出别样的美味。日前,记者一行在探访小陈古道、轩溪峡谷时,吃到了地道的柴火灶台农家烧。

柴火灶台农家烧。

小陈原生态美食。

生炒肉、烧板栗、农家豆腐……农家院后厨土灶台上架一口铁锅,出锅的菜肴几乎都在小陈就地取材,干干净净。蔬菜清爽、肉片有嚼劲、豆腐滋味足。这里农家烧的做法也摒弃了餐馆里的繁复流程,呈现食材的本真,比如烧板栗,放弃了红烧、爆香和浓厚酱料,仅加入清水适量、食盐化开慢炖,具有栗香且滋味清醇。

溪滩里的游鱼,仿佛是在澄澈的空气中游动。

一道烧溪鱼更是外面吃不到的美味。这些喝着轩溪水长大的溪石斑鱼、鳅鮀、溪虾等,味道极为鲜美,一锅炖煮,仅加上一些简单的调料,收汤出锅,汤汁味浓,鱼刺变得酥软,鱼肉可口,食之回味无穷。此外,还有本地鸭、本地鸡等,凭借着现宰、现烹所特有的新鲜,配上本地的调料以及柴火的烹煮,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也使得这片风光旖旎的山水秘境更加迷人。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卿仑冉梦蝶

通讯员胡雄健

摄影翁卿仑

编辑杨凡

审核杨昭普

监制刘曜章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77.html